在中药百草园里,总有些药材像孪生兄弟般功效相近,就像今天要说的海螵蛸,这个乌贼的内壳看似普通,却是治疗胃酸过多、出血不止的高手,不过别急,它还有好几个"亲戚"同样身怀绝技,有的擅长收敛,有的专攻止血,有的兼顾补益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这些海螵蛸的"平替"中药,看看它们各自藏着什么治病玄机。
龙骨:安神固涩的化石前辈
走在中药柜台前,常能看到灰白色的龙骨静静躺着,这可是实实在在的远古动物化石,比海螵蛸多了份镇惊安神的本事,老中医说它既能治夜汗盗汗,又能止遗精滑精,连小孩惊吓夜啼都要用到它,不过要论收敛止血,它可比海螵蛸温和些,更适合心神不宁引起的虚汗、梦遗。
牡蛎:咸寒入肾的双面高手
海边长大的朋友对牡蛎不陌生,可煅烧后的牡蛎壳却是另一番天地,这味药既保留了海鲜的咸味入肾经,又通过炮制获得收敛之性,胃酸过多的人含片煅牡蛎,那感觉就像给冒火的胃壁敷上清凉贴,比起海螵蛸,它更能软坚散结,甲状腺结节患者常用它搭配昆布。
瓦楞子:来自蚶壳的消痰专家
海边拾贝时常见的蚶子壳,经过煅制就是瓦楞子,它和海螵蛸最像的地方是都能制酸止痛,但瓦楞子还带着化痰散结的绝活,那些胃里泛酸还总觉得喉咙有痰的人,用瓦楞子正合适,不过它性味甘咸,没有海螵蛸那么强的收敛力,更适合痰湿重体质。
赤石脂:山野里的红色守护者
这种红得像铁矿石的药材,可是止泻固脱的行家,遇到久痢不止、崩漏带下的情况,老中医总会开出赤石脂,它和海螵蛸都擅长收敛,但更偏重肠道和妇科问题,记得要煎成糊状服用,那层滑腻的膜状物最能保护消化道。
禹余粮:会"发芽"的神奇矿石
光听名字就充满故事的禹余粮,其实是褐铁矿的石块,最特别的是它能在体内产生"自我再生"的效果,古代医家发现它治疗长期腹泻时,停药后仍能保持药效,虽然都是治酸剂,但它比海螵蛸多了份温补脾肾的功力,适合体虚者的慢性胃病。
白及:山间仙草的止血奇功
在云南深山里,白及开着紫花像仙子,它的根茎磨成粉,止血效果堪比现代止血绷带,相比海螵蛸的广泛收敛,白及更专于外伤出血和肺胃出血,特别是肺结核咳血时,用白及炖猪肺,既止血又润燥,这招在民间流传百年。
这些海螵蛸的"亲戚"们,有的住在海底,有的长在山崖,有的源自化石,它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人体这座"城池":龙骨守神,牡蛎护胃,瓦楞化痰,赤石止泻,禹余粮固本,白及生肌,下次抓药时不妨细看方子,说不定就能发现这些各显神通的中药组合秘方,记住用药前还是要咨询医师,毕竟每味药都有自己的脾气秉性,用对了才是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