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中药黄精收购价涨到多少?背后这3个原因很多人不知道!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大家好,今天咱们来聊聊中药材里的"低调贵族"——黄精,别看它现在成了养生茶里的常客,在2015年那会儿,它的身价可是经历过一场"过山车"!当时不少药农连夜挖黄精,药商抢着囤货,到底发生了什么?今天我带大家回到2015年,看看那年黄精的收购价是怎么被炒上去的,背后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行业秘密。

2015年黄精收购价到底有多疯?

先上大家最关心的数据:2015年黄精统货(普通品质)的收购价涨到每公斤26-30元,精选货最高冲到45元/公斤,对比2014年均价18元,这一年涨幅超过40%!要知道,当时一斤猪肉才10块钱,黄精的价格快赶上牛肉了。

我认识安徽九华山脚下的老药农王大爷,他家三亩黄精本来打算留作种子,结果年初还有药贩子开出28元/公斤的高价。"早知道当年该全卖了!"王大爷后来总念叨这句话,其实不止他,整个皖南、贵州、湖南产区都在上演"抢黄精"大战。

三大推手把黄精价格送上天

  1. 保健品巨头下场扫货
    2015年正是"全民养生"风口期,某知名口服液企业突然宣布黄精为新配方主材,这可不得了!全国经销商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,贵州产的"鸡头黄精"还没晒干就被预订一空,我亲眼见过药材市场里,两吨黄精被一个神秘买家直接包圆,现金交易!

  2. 异常天气搞垮半个产区
    那年春天倒春寒特别猛,湖南怀化产区遭遇十年不遇的冰雹,刚冒头的黄精苗全砸烂了,减产至少30%,更倒霉的是,贵州雨季提前两个月,挖出来的黄精泡水发霉,品相好的货源瞬间紧俏,老药商老李跟我说:"那年好货比黄金稀罕,拿钱都得排队等新货。"

  3. 资本盯上"药食同源"概念
    2015年正好赶上《药食同源目录》调整,黄精首次被纳入食品原料范畴,嗅觉灵敏的资本闻风而动,某新三板公司直接包下云南2000亩荒山种黄精,到处收购野生种子,这种"囤资源"的操作,直接把市场情绪炒得火热。

药农一夜暴富?别被表象骗了!

别看收购价涨得凶,实际上赚到钱的多是中间商,贵州铜仁的张大姐给我算过一笔账:种黄精要三年才能收,2013年种下的三亩地,2015年卖时确实赚了6万,但扣除肥料、人工成本,平均每年净利不到2万,比出去打工还少,更惨的是河南产区,有人跟风扩种,结果遇上低价周期,烂在地里都没人收。

真正赚大的都是"二道贩子",我认识的药材经纪人老陈,那年倒手转卖就挣了80多万,他教大家"囤三个月"的秘诀:趁鲜货上市时低价收,等制药厂年底冲量时高价出,不过这种玩法风险也大,2016年价格暴跌时,有人赔得裤子都当了。

黄精狂欢后遗症:市场至今没缓过来

2015年的疯狂埋下了隐患,大量热钱涌入导致全国种植面积暴增,到2018年产能过剩,价格腰斩到15元/公斤,现在很多药农改种苍术、白芨,但黄精作为多年生作物,砍掉改种意味着前两年投入全打水漂。

更有意思的是,当年炒作留下的"后遗症"到现在还在,你去中药材市场问黄精,老板都会提"15年那波",就像股民记住股灾一样,现在虽然价格回暖到35元左右,但再也回不到当年的巅峰时刻。

给想入行的朋友掏心窝子话

要是现在有人问我黄精值不值得种,我会劝他慎重,这行水太深,光知道历史价格没用,得看准三个关键:

  1. 盯紧大厂动向:比如同仁堂、康美这些巨头的采购计划;
  2. 关注政策风向:药食同源目录调整就是价格风向标;
  3. 算好时间账:黄精生长周期长,得熬得住寂寞。

最后说个冷知识:2015年黄精价格飙升时,隔壁的玉竹、百合也跟着涨价,但只有黄精走出了独立行情,这说明啥?选对品种真的能逆天改命!不过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,大家且行且珍惜。


后记:最近走访皖南产区发现,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种黄精,觉得见效慢,但你知道吗?真正的老药农都在悄悄扩种——他们等着下一个"2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