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妈,这黄澄澄的药材是啥啊?看着像晒干的洋葱!"上次陪老妈去中药店抓药时,我指着柜台里几块蜷缩着的黄色块根好奇地问,老中医笑着拿起一块递给我:"这就是中药里的'洋葱',不过它可不叫洋葱,正儿八经的学名是'薤白'。"
原来这看似普通的"洋葱干",竟是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药材,作为药食同源的典型代表,薤白在《本草纲目》里就有记载,既能当菜吃又能治病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中药界的"伪装高手",看看它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。
【第一眼:这不是厨房失踪的洋葱吗?】 初次见到薤白的人,十有八九会把它错认成风干的洋葱,确实,这货晒干后卷曲成团的模样,活脱脱就是缩小版的洋葱干,不过细看还是有门道的——新鲜薤白其实是细长的白色小蒜瓣,经过九蒸九晒后才会变身成金黄色的"洋葱卷",老药工教我个诀窍:正宗的薤白断面应该像糯米糕似的半透明,要是发黑或者有硬芯,准是掺了陈年旧货。
【掰开看:层层叠叠都是养生密码】 别小看这皱巴巴的"洋葱干",人家可是内外都有料,外层的金黄薄膜就像给药材穿了件防晒衣,能锁住挥发油成分,剥开后露出的乳白色鳞叶,闻着有股淡淡的蒜香,这可是含有大蒜素的标志,最神奇的是底部的缩短茎,老中医管这叫"薤白芯",说是整株药性最猛的地方,对付胸痹心痛就靠它。
【泡水喝:温开水里开出金色莲花】 第一次见中药店伙计泡薤白茶,差点以为在变魔术,只见他抓了一把干薤白扔进玻璃杯,滚水一冲,原本蜷缩的"洋葱卷"竟慢慢舒展成半透明的花瓣,汤色也从浑浊变得金黄透亮,喝上一口,先是微微的辛辣,接着回甘生津,据说这是通阳散结的"神仙水",不过要提醒一句,这茶最好现泡现喝,放久了容易氧化变绿。
【入药煎:配伍讲究大有乾坤】 真正见识到薤白的本事,是看老中医开方子,治疗胸闷心悸时,它总和瓜蒌、半夏组团出道;遇上脘腹冷痛,又会和附子、干姜搭伙取暖,最绝的是治痢疾的偏方,把鲜薤白捣碎冲汁,加点黄酒送服,说是能"以毒攻毒",不过这些搭配可不能乱来,就像炒菜讲究君臣佐使,药材配伍也得听行家指点。
【厨房用:药膳界的百搭小能手】 别看薤白在药房里一本正经,进了厨房立马变身调味高手,上周试着用它炒腊肉,那股独特的辛香竟把肥肉的腻味全赶跑了,广东人喜欢拿它煲鲫鱼汤,说是能解鱼毒;北方人则爱腌酸薤头,脆生生的比泡菜还下饭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货虽好也不能贪嘴,每天吃超过50克,小心烧心烧胃。
【辨真假:火眼金睛识李鬼】 市面上打着"野薤白"旗号的假货可不少,真正的道地薤白产自江苏、浙江,捏着柔软有弹性,用打火机烧会冒白烟,要是遇到硬邦邦像木片,或者闻着有刺鼻硫磺味的,准是用药水浸泡过的次品,最保险的法子还是去老字号药店,毕竟老师傅们摸爬滚打几十年,手指一捻就能断真假。
【保存经:阴凉干燥是王道】 刚买回来的薤白千万别往冰箱塞,这娇气的家伙最怕潮,我家都是用铁观音茶叶罐装着,扔几粒花椒防虫,搁在食品架上层,要是发现药材表面起白霜,别慌,那是析出的天然蒜氨酸,拿干布擦掉照样能用,倒是那些发霉变色的,建议直接扔掉别心疼。
写着写着突然想起个事儿,前阵子网上疯传"生吃薤白降血压",吓得我赶紧咨询老中医,原来这说法就像说"喝醋软化血管"一样不靠谱!薤白确实含降压成分,但得经过炮制激发药性,生嚼反而刺激肠胃,所以说吃药这事真不能瞎折腾,毕竟老祖宗留下的宝贝,得按规矩来才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