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些天我去川西采风,在海拔3000多米的林场碰到个挖草药的老头,他背篓里几株带着泥土的植物根茎引起了我的注意,一问才知道这竟是当地人才晓得的"白狼子",老师傅看我感兴趣,随手掰了段根茎嚼着说:"年轻人怕是没见过,这可是治嗓子疼的宝贝疙瘩......"
【山野里的千年药方】 白狼子这名字听着像武侠小说里的毒药,其实是正经载入《滇南本草》的中药材,它在云南、四川的横断山脉一带又叫"六月寒",藏区牧民管它叫"雪兔子",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欢长在阴湿的崖缝里,每年端午前后冒紫红色小花,根块像人参却带着暗纹,折断时能闻到类似薄荷的清凉味。
老辈人常说"认得白狼子,胜过城里三甲医院",我查过县志记载,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缺医少药的时候,山里人发烧咳嗽就靠这个,有次遇见个采药三十年的杨师傅,他给我看手机里拍的标本:主根粗得像大拇指,须根细密如银丝,泡酒后整株会泛起淡蓝色荧光,看着确实神奇。
【从咳喘到跌打都管用】 去年我在凉山州做扶贫直播时,有个彝族阿妈教我认白狼子,她说这药草最绝的是"三止"——止咳、止痛、止血,她们寨子里小孩腮腺炎,就用新鲜根块捣烂敷脖子;猎人进山被荆棘划伤,直接嚼碎叶子外敷;连月子病引起的腰酸,用晒干的根煮鸡蛋吃三次就能缓解。
中医研究院的王教授跟我说,白狼子的药用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,他们实验室发现,这种植物含有独特的倍半萜内酯,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能达到87%,不过老先生特别叮嘱,新鲜药材性寒,必须用生姜汁炮制过才能入口,否则容易肚子疼。
【深山寻宝有门道】 真正懂行的老药农都知道,白狼子不是随便挖的,认准叶片背面有银白色绒毛,开花时花瓣分五层像微型灯笼,这才是正品,七月采挖最好,这时候浆汁最足,挖的时候要留神,根须断了药效就减半,得用竹片小心撬起。
现在某宝上打着"野生白狼子"旗号的不少,但十有八九是平替货,真正的高山白狼子晒干后断面发绿,煮水会有粘稠的拉丝,我朋友在康定开的中药店,每年都被老顾客追着问:"今年的新货到了没?"
【现代用法也方便】 其实咱们日常用不着非得上山挖药,中医药大的把白狼子做成了中成药,有胶囊也有含片,上次我重感冒引发咽炎,医生开了瓶褐色的口服液,喝着微苦带甜,第二天喉咙就不肿了,现在有些奶茶店还推出"白狼子雪梨茶",据说用的是提取液,喝着有股淡淡的草木香。
当然要是自己采到鲜货,做法也简单,摘几片嫩叶冲开水当茶饮,或者把根切片炖土鸡,记得放几颗红枣中和寒性,不过孕妇和体寒的人要少吃,这玩意儿降火太猛,搞不好会拉肚子。
最近总看见年轻人在小红书晒"白狼子养生法",虽然很多是跟风打卡,但也说明老祖宗的东西又在焕发新生机,下次去川西旅游,不妨带点正规厂家生产的制品,毕竟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,能治病的何止氧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