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感觉手脚冰凉、月经不调?老中医把脉后总爱说"你气血不畅啊",其实咱们祖辈传下来的中药里,藏着不少能让血液活起来的宝贝,今天就给大家扒一扒那些能让血脉畅通的神奇草药,看完记得转发给总喊"浑身僵"的爸妈!
【第一类 活血止痛高手】 要说行血界的扛把子,藏红花必须排首位,这种红得发紫的小家伙,泡水喝就能让脸色透红,不过真品贵得肉疼,某宝几十块一大包的多半是染色货,正经伊朗产的每克都要十几块,平时痛经的姐妹,抓一小撮泡枸杞红枣茶,比暖宝宝管用多了。
跟藏红花齐名的还有三七粉,别小看这灰扑扑的粉末,云南白药的核心就是它,跌打损伤时用黄酒送服,消肿速度肉眼可见,现在药店都有现磨服务,每天早晚各一勺,坚持吃三个月,你会发现姨妈期不再像渡劫。
【第二类 温通经络能手】 怕冷体质的福音当属艾叶,清明前后摘的嫩艾,晒干揉碎敷肚脐,暖宫效果堪比暖贴,我妈每年端午都缝艾草香囊,说是能驱寒气,其实拿它煮鸡蛋更绝,蛋壳敲裂和艾叶同煮,吃完连汤带水闷出一头汗,比做桑拿还解乏。
说到温经散寒,生姜才是真正的性价比之王,月子里喝的米酒姜汤,风寒感冒冲的红糖姜水,都是靠它打通任督二脉,不过早上空腹喝要悠着点,胃溃疡患者建议用醋泡姜代替,酸收敛性没那么猛。
【第三类 妇科调理妙药】 益母草这名字就透着股贴心劲儿,以前村里婶子们产后必喝益母草膏,黑乎乎的一碗下肚,恶露排得干干净净,现在改成颗粒剂更方便,每次月经前三天开始喝,配合热敷小腹,再也不用抱着热水袋满床打滚。
逍遥丸里的柴胡和当归组合堪称黄金搭档,压力大导致的胸闷胀痛,吃上两周能明显感觉胸口那团郁气散开了,不过这药有点挑人,湿热体质吃了容易上火,最好找大夫辨下体质再吃。
【第四类 食补养生佳品】 冬天炖汤别忘了加片当归,羊肉汤飘着几朵当归花,既能去腥又补气血,我们四川人爱吃的麻辣烫里,老板总会扔几颗当归进底汤,吃得全身发热还不口干,注意量别太大,5g就够了,放多会苦得皱眉头。
山楂真是个宝,消食化瘀两不误,冰糖葫芦外层的糖壳只是噱头,真正起作用的是里面的山里红,血脂高的大叔大妈,每天用山楂片泡水,搭配决明子,三个月下来头晕症状能改善不少。
【使用禁忌要记牢】 这些活血药虽好,但可不是人人都能吃,孕妇看见丹参、红花要绕道走,一个不小心可能见红,刚做完手术的也别急着补血,伤口没愈合就灌阿胶,当心疤痕增生,最保险的方法是找中医师望闻问切,毕竟每个人体质就像指纹一样独特。
现在药店里中成药五花八门,建议大家优先选经典配方,像血府逐瘀胶囊这种百年古方,比网红产品靠谱多了,实在懒得煎药,某宝买艾灸贴也挺方便,睡前贴涌泉穴,第二天脚底热乎乎的。
最后提醒一句,气血不通别光吃药,每天跺跺脚后跟,搓搓耳廓直到发热,这些小动作比吃补药管用,记住咱们老祖宗的话:动则生阳,淤血最怕你天天折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