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听街坊们念叨"上火喝凉茶"、"体虚煲汤补",细问才知道大家对中药材的"根"情有独钟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长在土里却能治病养生的"地下工作者",看看这些带"根"字的中药到底有多神奇。
【板蓝根:防疫明星的前世今生】 说到带根的中药,第一个跳进脑海的就是板蓝根,这味被现代人奉为"万能药"的中药材,其实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,老辈人都知道,逢流感高发季,中药房门口总会排起煎药的长队,不过可别把它当饮料喝,中医讲究"中病即止",体质偏寒的朋友更要慎用。
【葛根:深山里的"解酒专家"】 在南方山区,常有采药人专门寻找野生葛根,这种豆科植物的块根富含淀粉,既能磨粉做葛根粑,又能入药,最妙的是它能缓解酒精引起的头痛,老家亲戚总说"喝酒前嚼两片葛根",比解酒药还管用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招只适合偶尔应酬,长期酗酒伤身才是根本。
【人参:百草之王的"根"本哲学】 东北老参农常说"七两为参,八两为宝",说的就是野山参的生长年限,真正的好参主根粗壮,须根分明,泡水后能看见明显的"菊花心",现在市面上的西洋参、党参虽然都带"参"字,但药效各有侧重,选购时千万要擦亮眼睛。
【黄芪:厨房里的"补气高手"】 去中药材市场转转,你会发现黄芪总是成捆售卖,这种豆科植物的根切片后自带淡淡的甜味,广东人煲汤爱放几片,北方人泡茶喜欢搭配枸杞,不过要注意,感冒发烧期间喝黄芪水就像火上浇油,越喝越难受。
【芦根:湿地里的"天然退烧药"】 小时候在芦苇荡玩耍,总能看到挖芦根的老人,这种水生植物的根茎晒干后煮水,对付小儿低烧特别管用,现在药店卖的复方芦根颗粒,其实就是把这种民间智慧改良成了中成药。
【茜草根:染缸里的"妇科圣手"】 在江南古镇见过染坊用茜草染布,没想到它的根还是治疗月经不调的良药,这种暗红色的药材熬出的汤药带着特殊的香气,老中医常说"茜草活血不破血",特别适合现代久坐办公的女性。
这些长在土里的中药材,个个都是时间沉淀的精华,不过要记住,再好的药材也要对症使用,就像老中医常挂在嘴边的话:"是药三分毒,补品变毒药",下次看到这些带"根"字的中药,可别急着往家搬,先找明白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