哪些中药可以祛风散寒?这几种药材帮你赶走风寒!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很多小伙伴留言说总感觉浑身发冷、关节酸疼,还老是打喷嚏流鼻涕,其实啊,这些都是风寒邪气入侵身体的表现!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传下来的"祛风散寒"智慧,教你用几味常见的中药材,轻松赶走体内寒气。

厨房里的祛寒高手——生姜 说起驱寒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生姜,这东西家家户户都有,但你知道怎么用效果最好吗?早上起床含一片糖姜片,既能暖胃又能预防感冒,要是淋雨受凉了,煮碗生姜红糖水,加点带皮的橘子,趁热喝下去,全身立马暖洋洋的,记得要选那种表皮粗糙、掰开后汁液粘稠的老姜,这种才是地道的"药姜"。

风寒感冒必备——桂枝 上次邻居王阿姨风寒咳嗽半个月不好,我给她推荐了个偏方:桂枝3克加杏仁6克,开水冲泡当茶饮,没想到三天就见效了!桂枝这味药特别有意思,它就像身体的小太阳,能顺着经络把寒气赶出去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注意,用多了可能会上火。

关节寒痛克星——羌活 我奶奶每到冬天就膝盖疼,去年带她去看中医,大夫开了个泡脚方子:羌活15克、独活15克、红花10克,每天睡前泡20分钟,现在她逢人就说这个方子灵验!羌活特别适合对付"老寒腿",但孕妇千万不能用,这点千万要记住。

千年祛风良方——防风 小时候看武侠剧,总听到"防风"这味药,其实它真是个宝贝,不仅能解表散寒,还能止疼,像吹空调着凉后脖子僵,拿防风10克煮水热敷,比贴膏药还管用,更神奇的是,它和黄芪配伍还能增强免疫力,难怪古人称它是"风药之润剂"。

鼻塞流涕救星——白芷 上个月我重感冒,鼻孔堵得睡不着觉,老中医给开了个妙方:白芷5克研成细粉,早晚两次吹进鼻腔,虽然刚开始有点呛,但半小时后鼻子就通气了!不过要提醒大家,白芷粉末不能多用,会刺激黏膜,现在药店还有白芷通窍的鼻喷剂,用起来更方便。

寒咳不止找麻黄 记得去年流感季,办公室此起彼伏的咳嗽声,我翻出《伤寒论》里的麻黄汤方子,用麻黄6克、杏仁9克煮水,同事喝了都说压得住喉咙里的痒劲儿,不过麻黄含有麻黄碱,高血压患者千万别碰,小孩更要减量使用。

月子病调理圣品——紫苏 表姐生完孩子落下头疼毛病,中医让她用紫苏梗煮鸡蛋吃,具体方法是:紫苏梗30克加水煎20分钟,打入荷包蛋再煮5分钟,每天早晨吃一个,坚持一个月下来,她说头风真的减轻了,紫苏叶泡茶还能缓解海鲜过敏引起的荨麻疹,堪称居家万能药。

鼻炎患者的福音——苍耳子 楼下张叔鼻炎十几年,自从用苍耳子10克、辛夷花5克泡蜂蜜,每天饭后含一勺,现在打喷嚏的次数少多了,不过要提醒各位,苍耳子有小毒,必须炒熟碾碎再用,孕妇和小朋友慎用。

手脚冰凉克星——细辛 有位美甲师姑娘常年手冰凉,我用3克细辛给她泡脚,配合艾叶和红花,两周后她惊喜地发现手指头不再像冰块了!但细辛这味药特别猛,用量绝不能超过3克,而且不能连续用超过一周,不然会麻木舌头。

天然退烧贴——葱白 最后说个应急的土方法:外感风寒发烧时,用大葱白3根(连须)加淡豆豉10克,煮水喝下去立刻发汗,这招特别适合半夜突然发热,家里又没有退烧药的情况,不过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换衣服,别让寒气二次入侵。

这些祛风散寒的中药,都是老辈人验证过的智慧结晶,不过要提醒大家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如果是风热感冒(嗓子疼、黄痰那种)千万别用这些温性药物,建议先咨询中医师,确认是风寒证型再对症用药,平时注意保暖,适当运动增强体质,这才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