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留下的中药养生口诀,照着做的人都悄悄变健康了!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听身边朋友抱怨"年纪轻轻就腰酸背痛""天天熬夜头发狂掉",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在中药养生里把答案都写好了,那些藏在民间的顺口溜,可不是随便说说的,今天我就带大家挖挖这些养生口诀里的大智慧。

"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"——跟着节气走准没错

上周去菜市场看到有卖艾草的阿姨,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"清明采艾养全年",这可不是随便说说,春天阳气上升时用艾草煮水泡脚,整个人就像被注入新能量,我试过连续两周用艾草水睡前泡十分钟,之前手脚冰凉的情况真改善了不少。

说到养阳,就不得不提"晨喝生姜水,晚饮蜂蜜茶",现在办公室的同事们都在工位备着保温杯,早上切两片嫩姜泡水,喝完整个人都暖呼呼的,但记得晚上要换成蜂蜜柚子茶,不然像同事小王那样白天黑夜都喝姜水,结果上火长满嘴泡。

"三分治七分养"——厨房里的中药柜

我妈总说"药补不如食补",她炖汤时总会放几颗红枣枸杞,上次感冒咳嗽,她教我用雪梨挖空加川贝粉蒸,连着吃三天居然比吃药还管用,现在我家冰箱常备着山药、百合、莲子这些"药材",煮粥炖汤随手抓一把,比吃保健品实在多了。

特别要说说"冬吃萝卜夏吃姜"这个老理,去年冬天流感肆虐,我每天切半根白萝卜煮水喝,办公室此起彼伏的咳嗽声里就我没中招,不过夏天吃姜真要讲究,我们广东同事就发明了姜片糖水,说是祛暑湿效果一流。

"若要身体安,三分饥和寒"——反着来的养生经

这句最颠覆认知!现在年轻人都追求"多喝热水",其实老话讲的是"饭吃七分饱,穿衣三分寒",我试过晚上故意留点肚子饿着睡觉,第二天晨起果然精神很多,倒是隔壁王叔学着穿单衣过冬,结果冻出关节炎,这下知道不能瞎折腾了。

说到"饥",不得不提"饭前喝汤,苗条健康",我们全家现在都养成先喝汤再吃饭的习惯,特别是用茯苓、薏仁煲的素汤,喝完胃里暖暖的,主食自然吃得少了,不过要提醒下肠胃弱的,陈皮山楂水可别空腹喝,酸得直冒冷汗的教训我可经历过。

"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"——最简单的养生方

这个是我坚持最久的习惯了,每天早上温水送服一小勺盐,像给肠道做晨间清洁,刚开始不太习惯,现在不放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晚上临睡前那杯蜂蜜水才是精髓,我们办公室都备着小罐蜂蜜,加班累了来一口,比咖啡提神还养生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盐水不能猛灌,我表姐听说好就每天一大杯,结果查出血压偏高,现在她改用温水涮口,同样清爽还不伤身,蜂蜜也有讲究,我妈就只买槐花蜜,说是性凉不上火,适合长期喝。

"药食同源"的智慧——厨房里的百宝箱

最近迷上研究调料盒里的宝贝,炖肉必放八角桂皮,不仅去腥还能暖胃;炒青菜撒点黑芝麻,补钙效果堪比牛奶,最绝的是"三伏烙饼摊鸡蛋",邻居阿姨每年入伏就支起鏊子,说这样能把暑湿都烘出来。

像"黄芪炖鸡,气色第一"这种搭配,简直是给打工人量身定制的,我试过周末炖锅黄芪当归鸡汤,连喝两周,同事都说我脸色红润得像打了腮红,不过补过头会流鼻血,有次我贪心多放了当归,半夜真见红了,吓得赶紧停喝。

这些老话看着简单,里头可藏着大学问,就像我们小区张大爷,每天雷打不动用决明子泡茶,八十岁眼睛还贼亮;楼下开超市的李姐,月子里喝米酒煮鸡,现在儿子都上初中了她还保持着产后调理的习惯,其实养生不需要瓶瓶罐罐,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顺口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