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天养生别只会吃韭菜!这5种中药材更养人,错过再等一年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春风一吹,菜市场里卖野菜的阿婆又摆出了嫩生生的荠菜,中药房门口飘出了淡淡的菊花香,老祖宗留下的春日养生智慧,可不止是"多吃绿叶菜"这么简单,今天咱们就聊聊那些藏在春天里的中药宝藏,教你用当季药材调出好气色。

【春日限定款中药材图鉴】 走在中药市场里,你会发现春天的药材摊子格外热闹,顶着露水的蒲公英、带着晨雾的薄荷、刚冒尖的竹笋...这些时令药材就像大自然的快递,把整个冬天的天地精华都锁在了嫩芽里,老中医常说"药食同源",这时候的药材不仅药效足,当季吃还最养人。

【野菜界的药膳担当——荠菜】 要说春天的明星药材,荠菜必须拥有姓名,这个满身锯齿的野丫头,其实是地道的"护生草",记得去年清明扫墓时,隔壁王婶教我辨认田埂边的荠菜:"叶子像星星的就是它,焯水拌香干比肉还好吃。"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这不起眼的野草能清热利尿,对春季易发的高血压、水肿特别友好。

我家现在每周必做荠菜三吃:鲜肉馄饨里铺一层荠菜末,鸡蛋液里搅一把荠菜碎,最绝的是拿它炒年糕,不过要记住,体质虚寒的姐妹别贪嘴,每次控制在200克以内,最好搭配姜丝中和寒性。

【明目降火小能手——菊花】 惊蛰过后,杭白菊基地的小花苞开始攒动,懂行的都知道,这时候的胎菊泡出来金黄透亮,喝着微苦回甘,我办公室常备的玻璃罐里,永远装着晒干的野菊花,熬夜写方案眼睛酸胀时,抓两朵泡开水,看着花瓣在杯中舒展开花,热气熏得眼眶湿润,第二天准保不红肿。

但菊花性凉,可别当茶猛灌,正确姿势是上午喝,下午换枸杞,要是配上决明子、金银花,还能组个"明目三剑客",不过阳虚怕冷的姑娘要少碰,实在想喝就搭几颗红枣。

【被误会的养生高手——枸杞头】 别看到"枸杞"就以为是红果子,春天该吃的其实是它的嫩芽,清明前后去郊外,总能看见有人提着篮子采枸杞头,这碧玉似的芽尖,焯水凉拌最清口,用来炒蛋更是鲜得眉毛掉,老张头说这菜"降火不伤胃",他每年春天血压计数字都会好看些。

不过要注意,刚采摘的枸杞头要反复清洗,最好盐水浸泡半小时,脾胃虚寒的要少吃,可以加点生姜平衡寒性,我试过用它煮豆腐汤,那鲜味能把舌头鲜掉!

【祛湿消肿暗器——茯苓】 回南天最难受的不是墙冒水珠,而是身体里像灌了铅,这时候厨房抽屉里的土茯苓就派上用场了,广东邻居教的秘方:半斤鲜土茯苓切块,配赤小豆、薏米炖猪骨,第一次喝觉得寡淡,喝惯了倒爱上这种清甜,连着喝两周,早上起床脸都不肿了。

但茯苓要选断面发白的,发黄的可能是陈货,煮汤时要先把茯苓煎出味,再加其他食材,孕妇和肾虚多尿的人要慎用,毕竟利水太过也伤身。

【万能调和剂——薄荷】 窗台上养盆薄荷真是明智之举,开春后掐几片叶子泡水,那股清凉直冲天灵盖,瞬间赶走春困,上个月感冒鼻塞,就是靠薄荷茶通气的,不过这玩意儿太窜,体热上火时加两片挺好,但别天天喝,会耗气伤阴。

我最喜欢用新鲜薄荷做甜品,煮绿豆汤快好时撒一把,清香沁脾;做山药泥时拌几片,瞬间提升口感,但切记要最后放,久煮香味就跑光了。

【春日药膳三板斧】 说了这么多药材,怎么搭配最关键,我摸索出三个懒人食谱:

  1. 荠菜豆腐羹:嫩豆腐切块,荠菜切碎,打两个蛋花,勾薄芡就是一道翡翠羹
  2. 菊花枸杞粥:大米熬到开花,放胎菊和枸杞,出锅前撒桂花,香得直跺脚
  3. 薄荷鸡丝:鸡胸肉撕丝,薄荷叶切碎,加蒜末生抽凉拌,下酒一绝

不过要提醒一句,再好的药材都有偏性,像蒲公英虽能消痈散结,但喝多了伤胃;艾草温经止血,热性体质要远离,我闺蜜体寒,春天就爱用艾草煮鸡蛋,暖宫效果确实好,但她说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中医院门口的野菜摊贩比超市还热闹,穿旗袍的阿姨们边挑香椿边讨论"吃芽不吃叶",戴眼镜的大爷仔细对比不同蒲公英的根须,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刻在DNA里的养生本能吧?毕竟春天不仅是万物生长的季节,更是给我们的身体做年度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