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古方中药通道散,疏通鼻窍的天然妙招

一归堂 2025-04-30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擤鼻涕声快把耳膜震破了,隔壁工位的老王顶着通红的鼻子直叹气:"这鼻炎一犯,半辈子积蓄都要喂给纸巾厂了!"看着他桌上堆积如山的抽纸,我突然想起奶奶常说的古方——中药通道散。

这个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才有的名字,其实是咱们老祖宗对付鼻塞鼻痒的看家本领,记得小时候每次感冒鼻塞,奶奶都会从雕花木盒里取出个油纸包,倒出些褐色粉末让我吸进鼻孔,那股辛辣中带着草药香的气味直冲天灵盖,眼泪鼻涕瞬间喷涌而出,堵得死死的鼻腔却像被施了魔法般通畅了。

【老祖宗的智慧结晶】 中药通道散的配方看着简单,里头可藏着千年医理的大智慧,主药辛夷花是木兰树未开的花蕾,《本草纲目》里说它"善通鼻窍,无气不达";配伍的鹅不食草更是个妙物,这长在田间地头的野草,牛羊见了都绕道走,却是打通鼻腔的利器;再加细辛、白芷这些辛温药材,就像给鼻腔做了次热石理疗。

去年陪老妈去中医院,正巧遇见治未病科的张大夫给患者开这方子,他边称药边解释:"这方子妙在君臣佐使分明,辛夷负责开鼻窍,鹅不食草专攻通气道,细辛散寒止痛,白芷燥湿消肿,就像疏通下水道,既要强力溶解堵塞物,又要修复管道内壁。"

【鼻腔堵塞的克星】 现代人被鼻塞折磨的场景可不少:春秋花粉季喷嚏连天的过敏性鼻炎,空调房里待久了的干燥性鼻塞,熬夜加班后着凉的感冒鼻塞,我表弟就是典型例子,前年结婚时因为严重鼻中隔偏曲,婚礼上戴着隐形矫正器还憋得满脸通红,后来坚持用通道散调理,现在终于能痛快呼吸了。

上个月社区组织健康讲座,78岁的陈大爷现场演示他的独门用法:把药粉倒在手心,用手指蘸着抹在迎香穴(鼻翼两侧),再轻轻按摩五分钟,他说这是跟旧社会摆摊的游医学的土法子,"别看抹得像个花脸猫,效果比吃抗生素强多了",不过要注意别碰到眼睛,那酸爽滋味我可领教过。

【现代应用新花样】 现在的中医师们在古方基础上玩出不少新花样,省中医院的制剂室把通道散改良成鼻腔喷雾,装在小巧的玻璃瓶里,出门随身带着特方便,还有医生建议配合穴位贴敷,把药粉调成糊状敷在足底涌泉穴,说是引火下行,对上热下寒的鼻出血特别管用。

邻居王姐就发明了个懒人用法:把药粉缝在棉布枕套里,睡觉时头挨着药囊微微发力,药物香气透过毛孔慢慢渗透,她家上初中的儿子原本上课总打瞌睡,用了两个月后精神头明显见好,成绩都进步了十多名。

【使用时的讲究】 虽然这方子温和,但也不是人人适用,孕妇和三岁以下幼童要慎用,毕竟细辛含有挥发油成分,初次使用最好做过敏测试,把少量药粉撒在手腕内侧,半小时后没发红发痒再正式用,最忌讳的是图省事直接往鼻腔猛灌,90年代有个小伙子这么干,结果药粉粘在鼻黏膜上引发感染,差点要动手术。

正确用法应该是仰头45度角,用专用的鼻嗅瓶少量吸入,让药粉均匀附着在鼻腔,老中医传授的诀窍是吸气时要像闻花香般轻柔,呼气时从齿缝缓缓吐出,这样药效才能直达病灶,要是觉得味道冲,可以提前把药粉炒热,辛散之力会更温和。

【日常养护小窍门】 除了用药,老师傅们还教我几招养护鼻腔的本事,每天早晚用冷水捧洗鼻孔,增强黏膜抵抗力;闲时多做"鼻梁保健操"——食指弯曲刮擦鼻梁两侧三十下,直到发热为止;雾霾天出门戴有滤芯的口罩,回家立刻用清水冲洗鼻腔,这些习惯坚持半年,发作频率至少能降低一半。

上次同学聚会说起这事,当西医的同学起初不信,后来他收治的慢性鼻炎患者常规治疗无效,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开了通道散,没想到两周就见效,现在他们科室把这方子当成辅助疗法,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出奇的好。

看着办公室老王还在不停抽纸,我悄悄塞给他个小布包,第二天他红着眼眶说:"你这玩意太猛了,昨晚打了一晚上喷嚏,今早倒是通气了!"其实古方的智慧就在于这份刚柔并济,看似简单的粉末,承载着千年医道对生命奥秘的理解,下次鼻塞时,不妨放下化学喷剂,让天然草木的芬芳带你感受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