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近总感觉气不够用,爬三楼都喘半天""熬夜后脸色蜡黄,化妆都盖不住""感冒反反复复半个月好不利索"——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扰,不妨认识下这位"补气高手"黄qi(注意不是化学元素那个"H"哦),作为被《本草纲目》盖章的"补药之长",它可是调理亚健康的宝藏食材。
从"黄耆"到厨房C位的千年逆袭 这味被广东人拿来煲汤、北方人泡酒、江浙地带做药膳的草根明星,在古代有个威风凛凛的本名——黄耆,李时珍说它"色黄味甘属土,脾脏最喜",老祖宗早就看透它的补脾本质,现在中药店老板听到"口芪""蒙芪"这些行话,就知道你买的是产自内蒙古的道地品种。
你的疲惫可能缺它 现代人常说的"累到虚脱",在中医眼里可能就是气虚,试过每天用5片黄芪煮水代茶饮吗?某互联网公司程序员小王坚持一个月后发现,以前下午必犯的"眼皮打架"症状明显改善,切片时要注意厚度不超过2毫米,否则容易煮不透浪费药效。
厨房里的养生魔法
-
冬季暖身必备:当归黄芪乌鸡汤 选2年以上老母鸡,搭配当归10克、黄芪20克,炖煮时加几颗红枣,注意黄芪不要过早下锅,鸡肉焯水后放入更佳,喝完汤记得吃肉,毕竟"血肉有情之品"才是补益根本。
-
办公室续命茶:黄芪+玫瑰花+枸杞 用保温杯泡茶时,黄芪3片配3朵玫瑰、10粒枸杞,能缓解长期盯屏幕的眼疲劳,但舌苔厚腻时别喝,容易上火。
这些人要谨慎 脸上冒油痘、晚上失眠、大便干燥的朋友要当心,就像给轮胎打气,过量会爆胎,建议这类体质人群把单次用量控制在10克以内,或者咨询中医师调配配伍。
鉴别秘籍大公开 优质黄芪断面有"菊花心",掰开时能感受到类似薯片的脆感,硫熏过的劣质品会有刺鼻味,泡水后水面会浮着奇怪油花,某宝买药食同源产品的,认准包装上的"无硫加工"标识才靠谱。
现代研究新发现 最新《中华中医药杂志》研究表明,黄芪多糖对熬夜引起的免疫下降有调节作用,但别指望它能治百病,它就像手机充电宝——电量不足时及时补气,但不能完全代替规律作息。
最后提醒:药店买的生黄芪记得密封冷藏,否则容易生虫,正在吃降压药的朋友,搭配黄芪前最好咨询医生,这个秋冬,不妨给自己的养生汤锅里加几片"黄色能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