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妈的最怕啥?娃不吃饭!看着别人家孩子大口干饭,自家娃却瘦成"小萝卜头",老人总念叨"是不是肚子里有虫",其实啊,现在很多娃不是蛔虫作怪,而是得了中医说的"疳积",今天咱们不聊西药,说说老祖宗留下的宝贝——能调理小儿疳积的几味中药材,都是药食同源的,用对了真管用!
娃为啥会得疳积?这些信号要警惕 隔壁王婶家的孙子前阵子来我家玩,那孩子瘦得跟竹竿似的,吃饭要追着喂,王婶说跑遍医院都没查出毛病,其实就是典型的疳积症状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反倒更容易养出疳积娃,主要这几个原因:
- 喂养不当:奶粉泡太浓、辅食加太早、追着喂饭
- 病后失调:反复感冒发烧后脾胃受伤
- 零食泛滥:天天饼干饮料当饭吃
- 情志不畅:家庭氛围紧张影响消化
五味中药食疗方,调理脾胃有妙招 (配图:厨房里常见的中药材)
-
山楂——消食化积第一名 记得我闺女三岁那年积食发烧,老中医开了个偏方:焦山楂煮水,把鲜山楂切片放铁锅炒焦,每天煮水当茶喝,酸酸甜甜的娃爱喝,三天就见效,现在家里常备炒山楂,娃吃撑了就煮一碗,比吃药片强多了。
-
鸡内金——健胃消食万能粉 这可不是鸡肚子里的"黄黄的东西",而是晒干磨粉的宝贝,我家把鸡内金粉掺在面粉里烙饼,或者蒸鸡蛋羹时撒一点,注意要买正规药店的熟鸡内金,自己处理容易有细菌。
-
白术——脾虚娃的守护神 表姐家儿子从小便溏,老中医开了四君子汤加减方,白术配上茯苓、甘草,熬成甜甜的中药茶,现在她家宝宝胃口好了,便便也成型了,不过白术有点燥,舌红少苔的娃要慎用。
-
山药——健脾益气家常菜 河南焦作的铁棍山药最正宗,我们这儿超市常年有卖,每周给娃做山药小米粥,或者清蒸山药块,有个宝妈群流传的方子:山药粉+鸡内金粉+米粉,用温水调成糊,治疗疳积效果杠杠的。
-
麦芽——米面吃多的克星 楼下张奶奶最爱用炒麦芽煮水,她说娃吃米饭面条过多导致积食,喝这个特别管用,麦芽还能回乳,哺乳期妈妈可要注意,一般中药店都能买到炒麦芽,直接煮水当茶饮就行。
真实案例:中药调理立竿见影 同事家女儿五岁才28斤,头发枯黄还便秘,西医说是营养不良,各种钙片维生素吃了没用,后来找到中医儿科专家,开的方子很简单:太子参6g、白术9g、陈皮3g,配合捏脊推拿,坚持一个月,孩子开始喊饿,三个月重了5斤,现在上小学体重终于达标了。
特别注意这些事
- 辨证施治最关键:同样是疳积,有的偏寒有的偏热,要找专业中医师诊断
- 剂量要拿捏准:小孩用药量通常是成人的1/3到1/2
- 贵在坚持:中药调理至少需要1-3个月才能巩固效果
- 结合推拿更好:每天给孩子捏脊10分钟,配合中药双管齐下
预防胜于治疗,养护脾胃这样做 ① 定时定量喂食:3岁前最好保持"三分饥" ② 少吃生冷油腻:冰淇淋、炸鸡要控制 ③ 生病期间清淡饮食:感冒发烧时多喝粥 ④ 多户外活动:每天晒太阳半小时促进吸收 ⑤ 情绪管理:吃饭时不训斥孩子
最后提醒各位宝妈,中药调理讲究循序渐进,如果孩子出现严重消瘦、发育迟缓,一定要及时就医,平时可以把中药材融入日常饮食,既能调理身体又不痛苦,我家存着鸡内金粉、山楂丸,就像家里的"小药箱",应急特别方便,记住一句话:娃的脾胃娇嫩,宁可失之于谨慎,不可盲目进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