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整天感觉累,肚子胀,胃口差,还老是心情不好,这是咋了?”其实啊,这些症状多半和中医说的“肝郁脾虚”有关,今天咱们不扯虚的,直接上干货——老中医们常用的5个经典中药方剂,帮你理顺肝气、养好脾胃!
啥是肝郁脾虚?你中招了吗?
说白了,肝郁就像心里堵着口气,脾气一点就着;脾虚呢,就是身体没了动力,吃啥都不消化,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:
- 情绪不稳:一点小事就焦虑、抑郁,像林黛玉似的多愁善感;
- 肠胃折腾:吃饱了胀气,饿久了反酸,大便要么干硬要么稀软;
- 浑身没劲:明明没干啥,却像背着壳的蜗牛,连楼梯都懒得爬;
- 睡眠差:半夜醒后翻来覆去,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乱;
- 妇科问题:女生可能有痛经、胸胀,甚至月经不调。
如果你中了两条以上,别慌!中医调理讲究“疏肝+健脾”双管齐下,下面这5个方子,收藏好了!
经典方剂1:逍遥散——疏肝解郁的“国民配方”
适合谁:爱生气、胸口闷、胁肋胀痛,女性经期前乳房胀得像石头。
成分: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生姜。
作用:柴胡负责“吹走肝郁的乌云”,白芍柔肝止痛,当归补血,白术、茯苓健脾祛湿,薄荷清凉散热,就是一边疏通肝气,一边给脾胃“充电”。
注意:舌苔厚腻、湿热重的人慎用,可能会上火。
经典方剂2:痛泻要方——拉肚子星人的救星
适合谁:一紧张就肚疼跑厕所,大便不成形,吃完辣的冷的立马“报复性腹泻”。
成分:白术、白芍、陈皮、防风。
作用:白术健脾止泻,陈皮理气,防风像盾牌一样挡外邪,白芍缓急止痛,这组合专治“肝郁克脾”导致的腹泻,尤其适合“玻璃胃”人群。
注意:如果是细菌感染或急性肠炎,赶紧去医院,别耽误!
经典方剂3:柴胡疏肝散——暴脾气的“降火神器”
适合谁:烦躁易怒、胁肋胀疼,甚至牵连到后背,叹气能暂时缓解。
成分:柴胡、香附、川芎、枳壳、陈皮、芍药、甘草。
作用:柴胡和香附联手“拆解肝郁”,川芎活血,枳壳、陈皮通气,芍药甘草柔肝止痛,适合肝气郁结明显的“炸药包”体质。
注意:长期熬夜、阴虚火旺的人慎用,小心越吃越燥!
经典方剂4:四君子汤+柴胡/香附——脾虚肝郁“混搭党”
适合谁:吃饭没胃口,稍微多吃就胀,还总唉声叹气,体力差得像虚竹。
成分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(四君子汤基础)+柴胡或香附。
作用:四君子汤是健脾界的“老好人”,加上柴胡或香附疏肝,相当于给脾胃请了个“保镖”,肝脾同调,适合虚得多、郁得轻的人群。
注意:舌苔黄、口苦口臭的湿热体质别急着用,容易闷住火。
经典方剂5:归脾汤——心脾两虚的“失眠救星”
适合谁:心慌失眠、记忆力差,疲乏得像被抽干,还总担心坏事发生。
成分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龙眼肉、酸枣仁、远志、当归、木香、大枣、生姜。
作用:黄芪、党参补气,龙眼、酸枣仁安神,木香理气防滞,虽然主打补脾,但肝郁太久伤心神时,它也能间接舒缓情绪。
注意:舌苔厚、痰多的人少吃,容易腻歪。
日常调理:比吃药更重要的3件事
- 吃饭七分饱:脾胃怕撑,每顿别学“光盘侠”,给肠胃留点消化空间;
- 每天笑一笑:看搞笑视频、和闺蜜吐槽,别让肝气憋成“定时炸弹”;
- 按揉穴位:没事捏捏小腿上的“太冲穴”(肝经)、手上的“足三里”(胃经),每处按3分钟,酸胀感越强越好。
划重点:别自己当医生!
中药方剂虽好,但每个人的体质千差万别,比如同样是肝郁脾虚,有人偏寒,有人偏热,剂量和配伍都得医生把关,建议先找中医辨证,再根据建议抓药,千万别盲目跟风买中成药,搞错方向反而伤身!
最后唠叨一句:肝郁脾虚不是一天憋出来的,调理也得有耐心,与其天天盯着症状焦虑,不如从今天开始,好好吃饭、早点睡觉、少生闷气,毕竟,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“财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