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一到变天就疼得不行,膝盖像灌了铅似的……"这话是不是说到各位风湿老友的心坎里了?这些年试过膏药、针灸、理疗仪,钱没少花,罪也没少受,可那股钻骨头的阴冷酸痛还是年年缠身,今天我要给大家掏个底,把祖辈传下来的真方子拿出来,咱们不整虚的,专讲能实实在在让风湿低头的中药妙招。
风湿不是小事,但别急着慌
街坊王婶年轻时在冷库干活,落下膝风湿的毛病,前年秋天她拄着拐来我家串门,看见我爷爷泡的药酒非要试试,当时她笑着说:"死马当活马医呗",结果喝到第三坛,居然能骑着自行车去买菜了,这故事不稀奇,在我们村,懂行的老人都知道"风湿要断根,得从骨缝里拔寒气"。
三味寻常药材,组出千金方
我翻遍县志找到的民国药典里记着个方子:取威灵仙50克、木瓜30克、肉桂20克,加纯正高粱酒5斤,密封泡足49天,每天晃三次坛子,让药材均匀释放药性,这方子妙在威灵仙像小钩子能把关节里的风邪勾出来,木瓜舒筋活络,肉桂温阳散寒,三味药各司其职又互相帮衬。
去年表舅膝关节肿得发亮,西医说要换关节,我让他停掉止痛片,早晚各喝一小盅(约20毫升),配合用热盐袋敷腿,三个月下来,不仅能蹲着择菜,还能陪孙子踢足球,关键是这方子不伤胃,比天天吃激素药强百倍。
泡药酒的讲究,很多人做错了
别以为随便买瓶酒精兑水就能凑合,一定要选50度以上的纯粮酒,什么勾兑白酒、保健酒都不行,药材要选当年新收的,特别是威灵仙,陈货效果减半,泡酒的玻璃罐提前用开水烫过,不能沾油星,有人图省事用塑料桶,那真是白瞎好药材——塑料会吸走药效。
喝的时候更有门道:早上空腹喝最驱寒,晚上睡前喝最养筋骨,但千万别过量,有个远房表哥一天三顿当饭吃,结果上火流鼻血,吓得他再不敢碰,药酒是引子,不是老白干。
食补偏方,厨房就是药房
说个我妈用了二十年的土方子:每周炖两次"四神汤",用茯苓20克、山药30克、牛膝15克、红枣6颗,加排骨炖两小时,这汤看着清淡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茯苓利水渗湿,山药补脾固肾,牛膝引药下行,专门对付腰腿风湿,我妈现在六十岁还能踩缝纫机做衣服,全靠这碗汤养着。
要是碰上梅雨天浑身酸疼,赶紧熬艾叶红糖水,抓一把干艾叶煮十分钟,撇浮沫加红糖,趁热喝下去,全身毛孔张开冒热气,比烤电炉还管用,我们车间老赵每逢阴雨天就泡这个,十年都没请过病假。
禁忌千万条,安全第一条
孕妇和哺乳期姐妹千万别碰药酒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,高血压患者要把肉桂换成杜仲,否则头晕起来够呛,最关键的是要忌口:喝药酒期间不能吃绿豆、萝卜,这些"解药"会坏好事,我邻居张叔就是不信邪,喝酒当天吃了酱萝卜,结果当晚疼得直撞墙。
保养胜过治病,细节决定成败
风湿最怕三个东西:凉、潮、懒,夏天开空调记得护住膝盖,冬天毛衣要盖过腕关节,我们村头刘大爷坚持二十年睡火炕,现在八十岁还能下地插秧,还有别老坐着看电视,每小时起来活动筋骨,学学八段锦里的"摇头摆尾去心火"那式,专治脖子僵。
说到最后,这些方子都是祖辈拿身体试出来的真经,但各人体质不同,见效时间有快慢,就像腌咸菜,总得给盐分时间渗透,要是喝了两周酒就质疑方子不对,那不如直接打封闭针痛快,治病如烹小鲜,急不得躁不得,慢慢来才能尝到甜头。
各位要是觉得有用,赶紧转发给老伙伴们,收藏时记得标上"阴天下雨前三天喝",这可是我们村百试百灵的秘诀,下期给大家讲讲怎么用花椒水泡脚治老寒腿,关注我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