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,我这老胃病吃西药怕伤肝,喝中药又嫌苦..."隔壁王叔揉着肚子直叹气,看着他被胃病折磨得消瘦的模样,我决定把祖传的老中医养胃方子整理出来,这些经过三代人验证的中药方剂,可是咱们老百姓对付胃病的真功夫!
【第一个方子:香砂六君子汤——适合吃饭不香的"蜗牛胃"】 记得去年这时候,我总看见对门李婶端着碗发呆,她家小子高考前急出胃病,整天嗳气打嗝,米饭嚼半天都咽不下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,党参、白术、茯苓这三兄弟打底,配上陈皮、半夏开胃化痰,最关键的木香和砂仁,就像给停滞的脾胃做了个SPA。
这方子妙在温补不燥,特别适合那些吃完饭就胀气,总觉得肚子有团棉花堵着的人,有个小诀窍:砂仁一定要后下,熬5分钟就关火,不然那股子香气全跑光了,我照着方子给李婶煎药时,整栋楼都飘着股说不出的香甜味儿。
【第二个方子:半夏泻心汤——专治冷热交替的"冰火胃"】 公司小张总爱吃火锅配冰啤,结果落下个怪毛病:有时候胃里烧得慌,有时候又冷飕飕疼,老中医说他这是寒热错杂,开了个神奇的方子——黄连黄芩清湿热,干姜半夏驱寒邪,再加人参甘草调和。
第一次见这方子吓一跳,寒药热药混着用?其实就像太极图,阴阳相济才平衡,有次我急性肠胃炎上吐下泻,喝了这个方子两小时就止住了,不过要注意,舌苔发黄时加黄连量,舌白时多放点干姜,这剂量可讲究了。
【第三个方子:黄芪建中汤——拯救加班族的"纸片胃"】 表弟在上海做程序员,常年熬夜把胃折腾成薄纸,视频里看他面色发青,吃饭没胃口,老中医说这是中气下陷,黄芪补气当仁不让,配上白芍柔肝止痛,桂枝温阳化气,最绝的是麦芽糖调服,把苦药变得甜滋滋。
这方子最适合压力大、饭量小的人,我表弟现在每天保温杯里泡黄芪红枣水,周末再炖上一盅建中汤,三个月下来脸色红润得像换了个人,记住饴糖别用蜂蜜代替,那甜味道能直接入脾经。
【第四个方子:左金丸+瓦楞子——根治烧心反酸的"火山胃"】 菜市场卖海鲜的刘老板,天天被胃酸折磨得睡不好觉,他那个方子简单粗暴:黄连吴茱萸6:1的比例,加上煅瓦楞子碾碎冲服,黄连清心火,吴茱萸暖肝胃,瓦楞子制酸护黏膜,三味药简直就是消防队。
有次我吃多了夜宵反酸,按这个方子抓药,亲眼看见黄连煮出来的水金黄透亮,喝完虽然苦得皱眉,但半小时后就感觉喉咙到胃里那条通道清凉凉的,再也不冒酸水了,注意瓦楞子要先煎半小时,不然药效出不来。
【第五个方子:失笑散+丹参饮——化解瘀血型"针扎胃"】 同事老周应酬多,某天突然捂着肚子说像有根针刺着胃,老中医把脉后说这是瘀血作祟,五灵脂蒲黄等份研末,配上丹参檀香砂仁熬水送服,这组合堪称胃部活血化瘀三剑客,特别适合喝酒多、吃硬物后胃痛得像刀绞的人。
我试过把三味药磨粉装胶囊,酒局前吃两颗真管用,不过孕妇千万不能碰,五灵脂有破血功效,当年老中医特意用红笔在方子上标注警示。
写到这里,窗外飘来邻居家煲汤的香气,这些中药方剂都是祖父行医时手抄本上的精华,经过我们全家三代人的验证,不过要提醒大家,胃病三分治七分养,吃药期间一定要忌口:冰镇饮料、辛辣刺激、暴饮暴食这些坏习惯,可比中药苦得多!如果连续服用两周还不见效,赶紧去找专业大夫把脉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,各有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