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中医推荐的感冒伤风片中药方,在家就能配!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前两天我也中招了,脑袋昏昏沉沉像灌了铅,嗓子干痒总想咳嗽,正想着要不要去医院排队时,隔壁办公室的张大姐塞给我个油纸包:"这是我老家祖传的感冒方子,三副药准好!"

拆开纸包,甘草的清香混着薄荷的凉意扑面而来,抓了一把粗看有七八味药材,最显眼的是几片黄白色根茎,后来才知道是防风,张大姐说这方子专治吹风受凉引起的头疼鼻塞,比药店卖的中成药还管用。

其实古人对付感冒的法子都藏在医书里。《伤寒论》里张仲景的麻黄汤,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,都是调理外感的经典方,咱们今天要说的这个感冒伤风片中药方,可是融合了几代中医经验的改良版。

【药方大揭秘】 主料:荆芥穗15克、防风10克、羌活8克、柴胡12克 辅料:桔梗6克、前胡10克、薄荷5克(后下)、甘草3克 特别加料:生姜3片、葱白2段(连须)

看着是不是比西药成分表亲切多了?这些可都是菜市场能买到的寻常药材,荆芥穗就像身体里的巡逻兵,专门把入侵的寒气赶出毛孔;防风的名字就注定它能挡风,特别是空调房里着凉特别管用。

熬药可是技术活,先把除了薄荷以外的药材泡半小时,就像泡茶一样让干货苏醒,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炖,看着汤药咕嘟咕嘟冒泡,厨房飘着中草药特有的苦香,关火前再把薄荷叶撒进去,盖上锅盖焖五分钟——这娇贵的薄荷挥发油可经不起久煮。

头天晚上喝第一碗,喉咙就像涂了层清凉的薄荷膏,第二天早起鼻塞通了大半,配上热乎乎的小米粥,浑身冒汗却神清气爽,连喝三天,那些头疼脑胀的症状就像退潮的海水般消失得干干净净。

这方子的妙处还在于灵活变通,要是咳嗽厉害就加杏仁,嗓子痛添射干,怕冷明显放几片桂枝,去年我闺蜜家孩子发烧,老中医在原方基础上加了芦根和淡竹叶,居然没吃退烧药就扛过去了。

不过再灵的方子也有讲究,这药最适合受凉初期,要是已经高烧三天,鼻涕变黄黏稠,那就是风热感冒了,得换辛凉解表的方子,孕妇和哺乳期妈妈要慎用,小朋友的剂量得减半,喝完药千万别急着喝牛奶吃水果,免得影响药效。

现在每次感觉着凉,我都会抓几副药材备着,看着砂锅里翻滚的深褐色药汤,总觉得比吞药片踏实,那些晒得脆脆的草药,泡开后舒展的模样,倒像是会跳舞的精灵,把病气一点点带走。

预防感冒其实比治病更重要,我师傅教了个简单法子:每天用拇指搓揉迎香穴(鼻翼两侧),再用热水泡脚到微微出汗,饮食上多吃山药粥、红枣姜茶,比吃保健品强百倍,要是不小心中招,记住这个古法药方,配上好好休息,基本三天就能满血复活。

最近整理药柜时发现,这些装在牛皮纸袋里的草药,保质期比西药长得多,想起小时候看爷爷晾药材,竹匾里铺开的金银花、野菊花,在阳光下慢慢褪色,却把抵抗疾病的力量锁进了纤维里,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,或许就是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抗感冒秘籍吧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