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隔壁工位的小王裹着厚外套还在打哆嗦,一问才知道又是风寒感冒找上门了,其实这种着凉引起的感冒特别好治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方子里可藏着大智慧呢!今天就给大家整理出12个超实用的风寒感冒偏方,都是经过几代人验证的真本事。
先说说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风寒感冒,要是发烧怕冷、清鼻涕直流、嗓子痒想咳嗽、后脑勺发沉,八成就是受凉了,这时候千万别急着吃抗生素,试试这些温和有效的中药方子,保管让你发发汗就好透透。
第一个要说的就是厨房里都有的"三宝汤",抓一把带须的葱白,切两片生姜,加上半勺红糖,煮上五分钟趁热喝,这组合看着普通,却是驱寒发汗的绝配,葱白通阳散寒,生姜暖胃祛风,红糖补血缓急,喝完盖上被子睡一觉,第二天鼻子就通气了,记得要选小黄姜,辣味足才够劲!
要是嫌煮汤麻烦,可以试试"袜子热敷法",把3片生姜剁碎,装进棉袜里微波炉叮1分钟,睡前敷在脚底涌泉穴,这个穴位可是人体第二心脏,热气透过姜片慢慢渗透,既能驱寒又不上火,第二天起来你会发现,手脚不再冰凉,鼻塞也缓解大半。
说到食补,紫苏绝对是风寒克星,去菜市场买点新鲜紫苏叶,配上大米熬粥,记住一定要用砂锅慢炖,看着碧绿的叶子在米汤里舒展,那股辛香钻进鼻子,喝一碗浑身毛孔都打开了,家里要是有陈皮,放两片进去效果更好,化痰止咳一流。
办公室一族最适合"保温杯养生法",枸杞10粒、红枣3颗、桂圆2枚,冲入沸水焖半小时,这个茶方看似普通,实则暗藏玄机,枸杞滋阴,红枣补气,桂圆暖身,特别适合对着电脑手凉的女同胞,要是再加两片罗汉果,润喉效果加倍。
老一辈传下来的"五根汤"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了,白菜根、香菜根、芹菜根、萝卜根各取一小段,加马蹄一起炖煮,这些边角料别看不起眼,清热解毒的本事可不小,特别是吃了火锅烧烤后,来一碗这个汤,比喝凉茶还管用。
说个有意思的土方法——"蒸橙子",选表皮完整的橙子,顶上切开撒盐,再用牙签固定好隔水蒸,蒸汽带着橙皮精油渗入果肉,酸甜可口还止咳化痰,小孩子不肯喝药时,这个水果疗法最灵验,连吃两天就不咳了。
泡脚也是门大学问,艾叶30克、花椒15克、生姜5片,煮开后兑温水泡脚15分钟,注意水温要控制在42度左右,泡到小腿肚发红最好,这个方法特别适合经期受凉的姑娘,既能驱寒又不伤阳气,泡完睡觉特别香。
有个古方叫"神仙粥",专治风寒初起,糯米50克、生姜5片、带须葱白3根,加水熬成绵密的粥,关键要趁烫喝,喝完立即上床捂汗,这粥看着普通,实则集补中益气、解表散寒于一身,古人的智慧真是妙啊!
要是家里有陈年艾绒,可以做个小布包随身揣着,觉得脖子发僵时就拿出来闻闻,艾草的辛香能瞬间打通鼻窍,或者把艾条点燃熏烤大椎穴,注意别烫着皮肤,温热感最能驱除寒气。
再说个懒人必备的"热敷包",粗盐炒热装进棉布袋,敷在肩颈酸痛处,盐的保温性特别好,能持续发热半小时,敷完记得喝杯温水,帮助血液循环,这个法子对付空调病特别有效,夏天在办公室备着准没错。
最后教大家个预防的好办法——"姜枣蜜",生姜切片和去核红枣层层叠放在玻璃罐里,倒满蜂蜜密封三天,每天早晨挖一勺泡水喝,酸甜可口还能增强抵抗力,坚持吃到立春,整个冬天都不容易感冒。
不过要提醒大家,这些偏方只适合轻度风寒感冒,要是烧到38.5度以上,或者三天不退烧,就得赶紧去医院,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不同体质效果也不一样,就像我们办公室李姐是阴虚火旺体质,上次用生姜泡脚反而口腔溃疡了,所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。
平时做好预防更重要,出门戴围巾护住脖颈,回家先用冷水洗脸适应温差,晚上睡觉别蒙头大睡,饮食上多吃温性食物,羊肉汤、胡椒猪肚煲轮换着来,记住老话讲"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",身体养壮了,感冒自然就绕道走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