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祖宗留下的哮喘方子,不花钱也能缓解!西医都点赞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天气一凉,楼下王奶奶的哮喘又犯了,看着她捂着胸口喘不上气的样子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常听外婆念叨的"三子养亲汤",这方子可真是个宝贝,前阵子邻居家孩子咳嗽了半个月,用这个方子煮水喝三天就见好,连带着把多年的老毛病都调理了。

要说这哮喘啊,真不是现代才有的病,我翻过县志发现,早在乾隆年间就有记载,城东李郎中用三味草药治好了举人的顽疾,现在咱们去医院查过敏源做雾化,其实老辈人早就琢磨出对症下药的法子,就像菜市场张婶说的:"西药是灭火器,中药才是修城墙的工匠。"

先说说最常见的寒性哮喘,这类人最怕冷风,稍微着凉就咳得撕心裂肺,我表舅以前冬天不敢出门,后来用炒热的麻黄、杏仁配上白果炖猪肺,吃了一个冬天,现在晨练都敢去公园打太极了,这方子讲究"以形补形",动物脏器引药入经,但记得要撇去浮油,不然太腻反而伤胃。

要是遇上热性哮喘,喉咙里像卡着团火,痰都是黄稠的,就得换思路,去年我同事家小孩高烧后喘得厉害,老中医开了罗汉果掰碎,加鱼腥草和桑白皮煮水,那味道虽然像刷锅水,但孩子喝了两次就不张嘴喘了,关键是这三味药到处能买到,超市卖茶叶的角落就能找到罗汉果。

最神奇的当属发作时的急救方,上个月我妈急性发作,我急中生智用艾灸盒灸她后背的大椎穴,同时冲了碗胡椒粉蜂蜜水,这招还是跟乡下老赤脚医生学的,胡椒温肺散寒,蜂蜜润燥,没想到十分钟就缓过来了,不过这只能救急,要想断根还得慢慢调理。

说到调理,不得不提"三伏贴",我连续三年在初伏那天去中医院贴膏药,现在上五楼都不带喘的,其实就是把白芥子、细辛这些温热药磨粉,用姜汁调成糊状贴在肺俞穴,刚开始火辣辣的,但想着能甩掉喷雾剂就忍了,现在全家都跟着贴,连鼻炎都好多了。

平时保健更重要,我们办公室现在就流行喝黄芪枸杞茶,再加两粒乌梅,黄芪补气,枸杞滋阴,乌梅收敛,特别适合长期咳嗽的人,有个同事坚持喝了两个月,现在爬楼梯三层楼都不带停的,不过体质偏热的人要少喝,可以换成麦冬配陈皮。

饮食禁忌也得注意,海鲜、冷饮这些寒湿之物要忌口,但不是说完全不能吃,就像隔壁陈师傅,把螃蟹用紫苏叶蒸,生姜醋蘸着吃,既解馋又不伤身,还有冬瓜薏米汤,每周喝两次,利水祛湿特别合适,关键要煮熟煮透,别放太多调料。

最后说个有意思的现象,我发现用中药调理的朋友,慢慢都改掉了熬夜的习惯,因为药材讲究时辰,总得早起煎药,晚上早睡,这不正好应了老话"三分治七分养"吗?就像照顾盆花,按时浇水施肥,自然枝繁叶茂。

当然啦,这些偏方都不是万能灵药,我二叔当年不信邪,自己采草药吃结果中毒住院,所以大家试方子前一定要找正规中医辨证,别学网上那些乱来的人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就像指纹,各有各的不同。

现在每次路过中药房,闻到淡淡的药香就觉得安心,这些传承千年的智慧,可比朋友圈卖的进口保健品实在多了,下次哮喘再犯时,不妨试试这些老法子,说不定能有意外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