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归姑娘的养生日记,那些藏在药香里的生活智慧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最近总有人问我,"当归姑娘"这名字咋来的?说来话长,三年前我在中药房抓药时,老中医盯着我熬夜熬出的黑眼圈直摇头:"小姑娘,你得像当归一样学会滋养自己啊!"当时抓的那剂四物汤里,当归的香气愣是把我熏出了眼泪,却也让这句话像颗种子似的在心里发了芽。

咱现代人说起养生,总觉得要搞多大动静,前阵子看朋友圈有人每天五点起来敲胆经,有人喝着苦瓜汁配断食套餐,看得我直犯嘀咕,其实真正的养生哪有这么苦哈哈?就像我书架上那罐装云南三七粉,还是去年去采风时认识的白族阿婆塞给我的,她说这山里挖的春三七磨粉,每天早上用温水冲一勺,比啥保健品都强,我试了三个月,以前经期疼得打滚的毛病真就轻多了。

上周整理药箱翻出个老物件——奶奶留下的紫砂药壶,这玩意儿看着笨重,煮起阿胶来倒是极妙,头天晚上把山东东阿胶掰碎丢进去,加半袋黄酒泡着,转天早晨搁冰糖小火慢炖,那胶质拉丝的瞬间,整个厨房都是琥珀色的光,我常舀两勺搁进酸奶里,搅匀了带办公室当下午茶,女同事们都以为我在喝什么高级甜品。

前些日子闺蜜来家蹭饭,看见我冰箱里的保鲜盒吓一跳:"你囤这些晒干的花花草草干嘛?"她指着藏红花、金银花、洛神花,活像我在搞什么神秘仪式,其实这些都是我奶奶教的土方子,夏天煮酸梅汤必放乌梅山楂陈皮,秋天炖雪梨必定加川贝百合,冬天煲汤要是没放红枣枸杞,总感觉少了点滋味,上次感冒喉咙痒,抓把胖大海扔保温杯里泡着,喝两天居然比吃药还管用。

你们发现没?现在年轻人流行"朋克养生",一边熬夜蹦迪一边嚼护肝片,我倒觉得与其这样折腾,不如学学老祖宗的智慧,就像我书桌上那盏铜制艾灸盒,还是从潘家园淘来的老物件,每次码字久了腰酸背痛,点燃清艾条熏烤命门穴,那种温热渗透的感觉,比去按摩店推拿半小时都舒坦,不过新手千万别学我当初鲁莽,有次艾灸时间太久烫出水泡,疼得我直蹦跶。

最近迷上了收集老药方,上个月在孔网淘到本民国时期的《验方新编》,里面记载的"玉容散"真绝了——白芷、白芨、白茯苓研细末,蛋清调糊敷脸,我试了三周,有天素颜上班被前台小妹拉住问是不是打了水光针,当然这种古方得谨慎用,就像我有个姐妹乱敷七白膏过敏,整张脸肿得像发面馒头。

说了这么多,其实养生哪有什么标准答案?就像我认识的针灸医师老张,口头禅是"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",但他自己偷偷攒了个啤酒肚;反倒是我楼下卖卤味的王大爷,每天雷打不动喝自酿的五行粥(黑豆红豆薏米花生小米),七十岁的人板牙还能啃鸭脖,所以说啊,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,您说是这个理儿不?

对了,前几天整理药柜翻出包陈年艾绒,想着要不要做成香囊送读者,要不咱们来个互动?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中药昵称故事,抽三位送手工艾草驱蚊包,就当应景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