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阵子整理药箱翻出包陈年黑豆,突然想起老中医常说的"黑入肾,白润肺",这黑与白的中药材里,可真藏着不少养生的门道,今儿咱就唠唠那些黑白分明的中药宝贝,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养生智慧有多妙。
【乌发养肾的黑将军】 要说黑色的中药明星,首推制何首乌,这玩意儿看着像块黑炭,却是染发剂没流行前的乌发神器,我邻居王婶五十岁头发还乌黑亮丽,秘诀就是每天拿何首乌炖汤,不过要提醒一句,生的何首乌可不能直接吃,得炮制过才安全,就像武当山的张三丰太极,得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发挥威力。
黑芝麻这小个子别看不起眼,可是厨房里的万能选手,早上撒一把在粥里,晚上拌酸奶,上个月我连着吃两周,原本枯黄的指甲盖都变亮了,老话说"以形补形",这黑溜滑的小芝麻还真把肝肾滋润得服服帖帖。
再说说冬天必备的阿胶糕,那深褐色的胶质其实是驴皮熬的精华,我们办公室小刘去年冬天手脚冰凉,每天切两片含着,现在面色红润得像擦了胭脂,不过这玩意儿有点腥气,配点黄酒或者核桃仁正好遮味。
【润肺养颜的白仙子】 白芍药绝对是中药界的白雪公主,特别是杭白芍,切片后透着象牙般的光泽,上次陪老妈看中医,大夫说她更年期潮热,开了白芍甘草汤,回家煮了三次,确实晚上睡觉安稳多了,这白色精灵平肝柔肝的本事真不是吹的。
白茯苓像个儒雅的书生,常年待在四君子汤里当配角,但你要是低估它,那就错了,我试过把茯苓打粉掺在面膜里,敷完脸水嫩得像剥壳鸡蛋,不过药店老板提醒我,茯神(带松根的)安神效果更佳,适合熬夜党。
最接地气的要数白萝卜,不过别小看这家常菜,记得小时候咳嗽,奶奶总用白萝卜皮煮水,再加点蜂蜜,比止咳糖浆管用多了,中医说它是"蔬中最有利者",生吃润肺,熟食化痰,简直就是平民版的人参。
【黑白配里的养生哲学】 老中医常说"黑入肾,白归肺",但这黑白二将凑一块儿更有意思,就拿经典方剂乌鸡白凤丸来说,乌鸡骨加白鲜皮,黑红参配白芍药,专治女人那点难言之隐,我表姐当年月经不调,老中医开的方子里就有这对黑白CP。
最近流行的五黑粥也暗藏玄机:黑米、黑豆、黑芝麻、黑枣、黑木耳,全是补肾高手,但要是配上几片白杏仁或者百合,立马就能平衡寒热,就像太极图里的阴阳鱼,讲究个此消彼长。
【药房里的辨色秘籍】 买中药时可得睁大眼睛,颜色深浅大有讲究,比如黑豆,表皮油亮的多半打过蜡,真正好的应该是哑光的深紫色,白芷片要选雪白中带点玉质感的,发黄的可能是受潮货,最坑的是有些不良商家给白芍染色,正宗的杭白芍应该像羊脂玉一样温润。
储存这些药材也有门道,黑色药材多含油脂,得放玻璃罐里避光保存;白色药材容易吸潮,最好装进铁盒防潮,我习惯在药罐里放包干燥剂,毕竟现在的商品房不像以前老家的砖瓦房能自然透气。
写到这里忽然想起件事,上周去药材市场看见个新鲜玩意儿——黑白芝麻混合装,卖家说这是根据五行理论配的,黑入肾白润肺,早晚各吃一勺,不过我试了几天,发现得嚼碎了慢慢咽,不然容易呛风,这古老的养生智慧,还真是在实践中见真章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