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里的四子是指哪四味药?老中医揭秘经典搭配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师傅,我这咳嗽老不好,听说抓点'四子'煮水喝管用?"在同仁堂抓药时,我常听见这样带着口音的询问,老药师总会笑着从柜台下摸出四个小纸包,边称边解释:"这是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、葶苈子,专治痰多咳喘的'四子军团'。"

这让我想起邻居王婶的土方子,去年她家孙子肺炎出院后,总听见孩子喉咙里呼噜呼噜响,王婶翻出个黄铜手摇磨,把苏麻籽、白芥籽、萝卜籽混着冰糖磨成粉,每天冲水给孩子喝,不过半月,那口痰鸣声竟真消了大半,后来才知道,她这土方子里正藏着中医"四子化痰饮"的玄机。

要说这"四子"的渊源,得从《韩氏医通》说起,明代医家韩懋记载的三子养亲汤,本是紫苏子、白芥子、莱菔子的组合,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加葶苈子,组成加强版的"四子联盟",这四味药恰似四位性格迥异的将军:

紫苏子像位圆融的军师,性味辛温,既能降气化痰,又能润肠通便,记得去年腊月,我爸吃多了卤肉积食,我偷摸往他保温杯里塞了几粒炒苏子,第二天听他打着嗝说"这茶挺提神",其实暗地里帮他推了痰湿。

白芥子堪比先锋官,外表黄澄澄不起眼,却是逐痰猛将,药房的老周师傅教我辨认时说:"好白芥子要选发粘的,揉碎了贴风湿关节,辣得人直跳脚。"不过这味药孕妇可得绕道走,它活血通络的本事太霸道。

莱菔子最是接地气,说白了就是萝卜籽,菜市场买萝卜时,我总爱跟摊主讨些风干的籽儿,有回朋友聚餐吃撑了,我泡壶焦三仙(山楂、麦芽、莱菔子)茶,那股子青涩的香气,果然消食化积最灵验。

葶苈子算是队伍里的"急先锋",专治痰涎壅盛的急症,去年探望住院的张大爷,见他喘得抬不起腰,护士给用的正是葶苈大枣泻肺汤,这黑褐色的小颗粒下肚,没两天就听见他痰音渐消。

这四味药凑在一起,专治老慢支、哮喘这类顽疾,我见过最有意思的用法,是胡同口修鞋的老赵头,他常年咳嗽,却不吃药,而是把苏子、莱菔子炒香当零嘴,他说这叫"药食同源",虽然呛得直抹眼泪,倒真把几十年的老烟嗓给调理好了。

不过行家提醒,"四子"虽好也讲究配伍,体虚的人要搭太子参,怕冷的加生姜,痰黄的配鱼腥草,就像炖佛跳墙,缺哪味都不行,去年我自作聪明给奶奶配止咳茶,漏了葶苈子,结果痰是少了,咳却止不住,老中医说这就是"驱贼不出门",痰没清干净。

如今城里药店难得一见传统炮制,倒是老家的集市还有卖手工炒制的四子粉,每次回去,总见裹着头巾的老婆婆们围在摊前,称斤装袋说要给孙子治百日咳,这传承千年的智慧,就藏在这些黑褐黄白的细小颗粒里,等着懂行人来续写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