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芍、白术、白茯苓…这些带白的中药材到底有啥神奇?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前几天陪老妈去中药店抓药,老中医指着柜子里一溜小白布袋问我:"知道为啥这些药材都叫'白'吗?"我盯着标签上的白芍、白术、白芷一头雾水,老师傅笑着抓起一把雪白的片片:"古人把药材颜色和药性挂钩,白色入肺经,多是清热润燥的高手......"

中药里的"白雪公主"们都是谁?

咱们常说"五色养五脏",白色对应肺脏,翻开《本草纲目》,带"白"字的药材足足占了两卷有余,从根茎类的白术、白芷,到花类的金银花(别称忍冬花),再到矿物类的白矾,这些穿着"白大褂"的药材各有绝活。

最有意思的当属"三白汤"里的三位主角:白芍像温柔的邻家姐姐,能柔肝止痛;白术如同勤快的主妇,专门健脾祛湿;白茯苓则是厨房里的吸水海绵,利水渗湿一流,老中医说这三位搭伙,能让脸色暗黄的人喝出透亮肌。

厨房里的白色养生密码

别以为这些白花花的药材只能煎药,它们早就混进了咱家的厨房,广东人煲汤必放玉竹,这种长得像生姜的药材能滋阴润燥,和老鸭炖汤堪称绝配,北方人包饺子时撒点炒过的白芝麻,既是点缀又能补肝肾——当然得嚼碎了才有效。

去年咳嗽老不好,邻居阿婆教我用白萝卜皮煮水,别说,那股子辛辣味确实冲开了堵着的气管,后来查资料才知道,白萝卜在中药里叫"莱菔子",消食化痰是它的拿手好戏。

那些年我们误会的"白"

很多人觉得白色药材都是凉性的,其实大有学问,像白扁豆就是个例外,它性微温,特别适合脾虚湿重的人,记得有次吃多了荔枝拉肚子,老中医开的药方里就有炒白扁豆,说是能解毒和中。

还有看似高冷的白及,其实是止血专家,小时候在工地玩被铁钉划破脚,爷爷敷的白色粉末就是白及磨的粉,这味药遇到水就变黏,能把伤口糊得严严实实。

美白养颜背后的中药智慧

要说现代人最爱用的白色药材,当归(全须)算一个,不过今天要说的白芨才是隐藏高手,古代贵妃们用它做面膜,现代实验室发现它含有挥发油和粘液质,确实有消炎生肌的作用。

最近流行的"五白糕"用了白茯苓、白莲子、白杏仁、白山药、白百合,看着像甜品其实暗藏玄机,不过要提醒各位,这些白色食材多偏寒凉,体寒的朋友可别贪嘴。

使用白色药材的避坑指南

千万别把药材当饭吃!前几年流行喝荷叶灰减肥,有人天天泡着喝结果喝出胃病,老中医叮嘱我:白茅根虽能清热利尿,但长期喝会伤阳气;白附子有毒要炮制过才能用;就连温补的白人参,阴虚火旺的人吃了也上火。

最搞笑的是同事学电视剧用白矾泡脚治脚气,结果浓度没调好把脚烧得通红,记住万物皆有毒,别拿偏方当儿戏。

站在满墙青瓷药罐的中药铺里,突然觉得这些白白净净的药材像极了生活本身,它们不张扬却各有所长,就像日子要过得明白,得慢慢熬、细细品,下次再看到药柜里的"白家军",不妨想想它们穿越千年的智慧,可比保温杯里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