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后台总收到小伙伴留言,说看到某些小说里"用中药调理身体结果意外怀孕"的桥段特别带感,作为一个写过三年情感专栏的老司机,今天咱们就来唠点实在的——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小说情节,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?万一真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?
先说说上个月我闺蜜小雅的经历,这姑娘平时最爱看古装甜宠文,有天突然抓着手机尖叫:"天啊!男主给女主灌了避子汤,结果自己偷偷换了药方!"看得她又是捂心口又是傻笑,不过笑归笑,这事细琢磨起来真让人冒冷汗,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玩"反差萌",霸道总裁硬塞中药结果擦枪走火的剧情确实带感,但现实里真敢这么操作怕是要出大事。
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得先明白中药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的,我特意咨询了省中医院老中医王大夫,人家捋着胡子说:"中药讲究君臣佐使,补气血和调经药本身不会导致怀孕,但要是配上些活血通络的药材......"话没说完我就懂了,这就跟武侠剧里"十香软筋散混着鹤顶红"一个道理,单味药可能没事,配伍错了就是毒药。
去年有个热搜大家还记得吗?某网红直播喝"助孕中药"结果当月中奖,评论区瞬间炸锅,有人科普说当归、阿胶这些补血药材确实可能促进卵泡发育,但更关键的是,很多情侣根本分不清食补和药疗的区别,就像我表姐,天天给老公炖枸杞乌鸡汤,还纳闷怎么"越补越虚",后来才知道她用的量够开药店了。
说到避子汤这个梗,其实古代确实有"凉茶送麝香"的土方,但现在年轻人体质跟古人能比吗?我采访过市妇幼保健院张医生,她说现在接诊过好几个姑娘,听信网上"藏红花避孕法",结果喝出月经不调,更离谱的是有对小情侣,学电视剧用黄酒送避孕药,结果酒精加速药物代谢,反而导致避孕失败。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,某宝上"古法避子丸"月销过万,买家秀里全是"终于不用吃毓婷""没有副作用"的评论,但仔细看成分表,90%都是维生素片加山楂粉,要真这么灵验,计划生育委员会早改行卖保健品了,倒是有位宝妈私信我说,她当年喝婆婆熬的"送子汤",结果查出多囊卵巢,现在调理了三年还没怀上。
说到底,感情的事还是得讲科学,我认识个中医世家的少爷,他说祖传的"调经秘方"其实就是根据女生体质调整剂量,但现在很多网文把中药写成万能丹药,动不动就"三碗下去必见红",这跟拿板蓝根治新冠有啥区别?上次见个高中生读者,信了小说里艾草泡脚能避孕,结果差点搞出人命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类剧情为啥特别戳少女心?我分析是满足两个幻想:一是"霸道男友为我失控",二是"古老智慧破解现代难题",就像我们看《甄嬛传》时,不也觉得温太医的避宠汤比避孕套更浪漫?但现实里真要实践,怕是要上演"急诊科风云"。
最后说个真事,表弟和他对象去年闹出"中药乌龙",小伙子听说藏红花能避孕,买了半斤泡茶喝,结果两人同时进医院——他女友查出怀孕,他自己则因为过量服用导致肠胃出血,所以说啊,感情再炽热,也要留分清醒,那些想靠中药搞事情的情侣们,不如老老实实学点生理知识,毕竟爱情诚可贵,生命价更高。
(本文纯属虚构,请勿模仿,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,科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