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38块一斤的龙眼肉,今年居然飙到60多!他抓着药房伙计直嘀咕:"这龙眼肉咋比水果店荔枝还金贵?"其实不只是老张,全国中药材市场里,龙眼肉的价格曲线这两年像坐过山车似的,把不少老中医都看懵了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,这小小的龙眼肉到底藏着哪些价格玄机。
要说龙眼肉的身价暴涨,首当其冲得怪老天爷,前年广西产区遭遇倒春寒,开花期碰上半个月阴雨,直接导致八成花穗烂在枝头,那年产量直接腰斩,市场上的统货(普通等级)从28斤跳到45元,更惨的是去年台风季,福建莆田的百年龙眼树都被吹断枝桠,带壳鲜果收购价直接冲破10元关口,创下近十年新高。
不过懂行的都知道,光看天气可不够,就在今年清明前后,云南产区突然冒出大批外地客商,举着手机直播收果,原来某音上刮起"养生零食"风,年轻白领们把龙眼干当零嘴囤货,硬是把药膳市场的备货量抢出个大缺口,现在去亳州药材市场转转,带霜糖的优质货都要价80往上,还都是整箱批发才有得拿。
老药工王师傅摸着他的紫砂壶叹气:"以前收徒强调'观色闻香',现在年轻人只看包装袋上印的'特级'。"确实,同样是龙眼肉,机器烘干的和传统柴火焙的差别能差出两倍价,前阵子曝光的硫磺熏蒸事件,让真正无硫的土灶烘制品成了稀罕物,某宝上打着"古法炮制"旗号的,随便就是上百元起步。
其实想省钱也有门道,行家都知道,每年端午前后是捡漏好时机,这时候药厂集中采购完毕,市场会流出些尾货,去年我就亲眼看见有老中医蹲在摊位前,专挑那些碎瓣多的统货,虽然卖相不俊,但煲汤炖肉完全不影响药效,每斤能省下二十多块。
最绝的还是广东潮汕那边的老饕,他们专门等着荔枝上市时节去果园,这时候果农急着腾地方给荔枝树,带壳的新鲜龙眼论斤称,三块钱就能买一大兜,回家自己剥肉晒干,算上人工电费,成本还不到药店的三分之一,当然这种野路子只适合有时间的养生达人,上班族还是老老实实认准GMP认证的牌子比较稳妥。
看着药店橱窗里日益精贵的龙眼肉,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桂圆树下捡落果的日子,那时候哪有什么有机无机、特级一级,满地滚着的果子晒干后照样甜得齁嗓子,如今这味药的价格曲线,倒像是时代变迁的缩影——既要应对天灾人祸,又要迎合消费潮流,还得在传统智慧和现代标准之间找平衡,下次再抓药时,不妨多问问掌柜:"这龙眼肉是柴火烘的还是机器干的?"保准能得到个意味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