姐妹们有没有发现,每次大姨妈迟到早退都让人心慌?其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箱里,藏着不少调理月经周期的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位"经期守护神",不过先说一句——中药讲究辨证施治,具体怎么用还是要听医生的哦!
当归:妇科圣药不是吹的 说起调经中药,第一个登场的必须是当归,这个有着浓郁香气的药材,可是被称为"女科之圣药",记得我妈以前总在经期前给我煮当归红糖水,暖乎乎的一大碗下肚,肚子真的会舒服很多。
当归最擅长的是补血活血,特别适合血虚导致的月经量少、颜色发淡的情况,像有些姐妹减肥过度导致闭经,医生往往会开当归搭配黄芪、党参来补气血,不过要注意,当归性质偏温,容易上火的姐妹要慎用,最好配上清热的食材中和。
益母草:专治"傲娇"大姨妈 名字就带着使命感的益母草,绝对是调理月经的狠角色,小时候在乡下,总看见邻居阿姨采回来晒干备用,这种随处可见的野草,却是对付痛经、月经有血块的利器。
记得有次闺蜜经期疼得直冒冷汗,老中医开了益母草煮鸡蛋的方子,把益母草加水煮出味,打入荷包蛋再煮5分钟,喝汤吃蛋,连喝三天,下次来月经果然轻松多了,不过益母草性寒,平时手脚冰凉的姐妹要少吃,可以搭配生姜平衡寒性。
川芎:疏通血管的"清道夫" 脸色苍白、血块多的姐妹注意了,川芎是你的菜,这个有着强烈辛香的药材,堪称血管疏通小能手,中医说它"上行头目,下行血海",特别擅长推动血液运行。
我自己试过用川芎炖鱼头汤,确实喝完整个人都暖洋洋的,不过第一次喝要小心,5克就够了,放多会觉得头晕,气血虚弱的姐妹要避开,它更适合那种经前乳房胀痛、头痛的气滞血瘀体质。
阿胶:专治"漏气"型月经不调 有些姐妹月经像开了水龙头,一来就是七八天淋漓不尽,这时候该轮到阿胶出场了,这个驴皮熬制的滋补品,可是补血止血的高手,记得要选正宗的东阿阿胶, fake的吃了没用还浪费钱。
推荐个懒人吃法:把阿胶敲碎放在黄酒里泡软,隔水蒸化后加入核桃、红枣、枸杞,晾凉切成小块,每天当零食吃两三颗,不过感冒期间和湿气重的姐妹要暂停,不然会加重身体负担。
艾叶:暖宫驱寒的"小火炉" 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、小腹冷痛的姐妹,快把艾叶加入你的养生清单,这个端午节挂门上的蒿草,其实是温经散寒的高手,古时候没有暖宝宝,姑娘们都是用艾叶煮水泡脚暖身子的。
最简单的用法是取15克艾叶煮水,加点生姜和红糖,经期前三天开始喝,如果嫌麻烦,直接买艾绒热敷贴,看电视时敷在肚脐下方,暖暖的感觉特别治愈,不过阴虚火旺的姐妹要少用,容易半夜口渴。
调经中药的正确打开方式 讲真,这些中药单拿出来都有两把刷子,但真正见效还要靠组合拳,比如经典配伍"四物汤"(当归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,就是补血调经的黄金搭档,不过具体怎么搭配、剂量多少,一定要找中医师把脉后决定。
还有几个小秘诀分享:①煎药首选砂锅,不锈钢锅是备胎选项 ②补药要空腹喝,活血药饭后服 ③经期能否吃药要看情况,血瘀型的可以吃,血量大的要暂停 ④坚持比什么都重要,至少连续调理3个月才能看到效果
最后提醒各位小仙女,中药调经就像煲汤,要慢慢炖才有滋味,与其病急乱投医,不如从改变生活习惯开始:每天泡脚到微微出汗,十一点前睡觉,减少冷饮摄入,毕竟大姨妈这个磨人的小妖精,既要哄着宠着,也要给它立好规矩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