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厨房里被刀划伤、运动时擦破膝盖、鼻子突然流血......这些突如其来的小伤口总让人手忙脚乱,其实老祖宗留下的药箱里藏着不少止血宝贝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五位"止血高手",它们既能当家中常备药,还能变身厨房小帮手,关键时刻顶得上西医纱布!
跌打损伤首选——三七 这个长得像小萝卜的药材有个霸气外号叫"金不换",云南白药的核心成分就是它,新鲜三七捣碎外敷能止住关节磕碰的淤青,晒干的切片泡酒则是武术家的秘方,记得去年邻居王叔工地摔伤,用三七粉调醋敷了三天,红肿消得比吃消炎药还快,不过孕妇可得躲远点,这活血猛将可是会"误伤"胎气的。
胃出血克星——白及 别看这白白嫩嫩的块根像凉粉,遇到消化道出血可是神助攻,老家有位老教师胃溃疡吐血,每天冲服白及粉,硬是把手术单变成了养生茶,现在超市卖的龟苓膏里就加了它,既能凝固创面又能润肺止咳,简直是植物界的创可贴。
妇科圣手——艾草 端午节插在门上的艾叶可不只是驱邪那么简单,刚生完孩子的表姐用艾叶煮水擦洗下身,产后恶露排得特别干净,上个月我鼻血流不止,老妈揪了几片艾叶揉出汁塞鼻孔,那股清凉劲儿瞬间就把血闸关上了,不过阴虚火旺的朋友要悠着点,这温性药材喝多了容易上火。
野外生存必备——小蓟 郊外踏青最怕啥?当然是不小心划个口子,这时候随手掐几朵路边的小蓟(刺儿菜)就能救急,记得小时候割麦子划伤腿,奶奶就地采一把嚼碎敷伤口,那黏糊糊的白色汁液比创可贴还管用,城里朋友阳台种盆小蓟,既能观赏还能当应急药箱,关键是这野草满大街都是。
烧烫伤救星——地榆 炒菜被油溅到、开水烫红了皮肤,赶紧抓把地榆粉,这黑褐色的根茎磨成细粉,遇上高温烫伤就像给皮肤穿了层防护服,村里老人都知道,夏收时节麦茬划伤手脚,用地榆煮水泡患处,消炎止痛效果堪比医院开的药膏。
这些藏在山野田间的止血高手,个个都有两把刷子,不过要提醒大家,严重出血千万别硬扛,这些偏方适合应付小伤口,家里存点三七粉、艾叶包,出门郊游揣包小蓟叶片,关键时刻能派大用场,具体怎么用还是得问问老中医,毕竟药材脾气各异,用对了是宝,用错了可能变"炸药"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