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家的黄精又滞销了,这位安徽九华山的药农望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黄精片直叹气,就在三年前,他家同样的黄精还被药商抢着收购,价格最高时能卖到每公斤80元,这跌宕起伏的行情背后,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?
从"冷门药材"到网红养生品 黄精这种长在深山里的草本植物,前几年还只是中药铺里的配角,记得2018年去亳州药材市场,整个市场里做黄精生意的不过三五家,当时统货价格常年稳定在20-30元/公斤,九蒸九晒的精品也不过50元上下。
转折发生在2020年疫情期间,黄精突然成了养生圈的宠儿,某直播间一场"九蒸九晒黄精膏"的带货,创下单日销售3000万元的纪录,电商平台数据显示,黄精相关产品搜索量同比暴涨470%,连带着中药材原料价格开始蠢蠢欲动。
价格曲线背后的资本博弈 今年春天,贵州铜仁的黄精种植基地上演了疯狂一幕:上百亩刚挖出的鲜黄精,还没来得及加工就被神秘买家全部收走,这些戴着墨镜的收购者,开着浙A牌照的保时捷,给出的价格比市场价高出整整一倍。
这种疯狂收购直接导致产地价格失控,安微产的鸡头黄精从年初的35元/公斤,短短三个月涨到68元,更夸张的是湖南产的甜黄精,去年这时候还卖30元,现在品质好的已经突破百元大关,有老药商私下透露,现在市场上有30%的货源都被游资囤积在冷库里。
种植户的狂欢与困境 在云南昭通,90后返乡青年王强看着自家200亩黄精喜忧参半,喜的是今年终于等到好价钱,忧的是两年前签合同的药企突然要求降价收购。"他们现在说合同里没写保底价,可当初明明是他们求着我们种的啊!"他指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烘干设备苦笑道。
这种戏剧性转变源于政策红利,2022年黄精正式被列入"药食同源"目录,各地政府开始疯狂补贴种植,贵州某县甚至打出"种一亩黄精补8000元"的广告,导致全国种植面积三年内激增400%,但盲目扩张的后果很快显现——今年新产季,浙江磐安交易市场每天有近30吨黄精无人问津。
市场乱象下的行业洗牌 最近走访亳州药材街发现个怪现象:挂着"黄精专营"招牌的店铺少了大半,倒是些卖石斛、灵芝的店铺悄悄把黄精摆上货架,做了二十年药材生意的老张透露:"现在谁敢大量吃货?都是快进快出赚差价,搞不好就砸手里。"
更让人担忧的是质量危机,为追求高产量,有些种植户开始滥用膨大剂,原本要生长5年的黄精,现在3年就急着采收,某检测机构数据显示,今年抽检的黄精不合格率飙升至28%,主要问题就是农药残留和有效成分不足。
未来行情的生死博弈 站在2023年的时间节点,黄精市场正经历冰火两重天,一边是康美药业斥资5亿建设GAP种植基地,另一边是中小药商连夜抛售库存,有资深分析师指出,目前市场存在两大变数:一是国家药监局正在严查保健品夸大宣传,二是新版《中国药典》即将提高黄精的重金属限量标准。
对普通消费者来说,这场资本游戏带来的直接影响是:药店里号称"野生"的黄精价格翻着跟头涨,但真正按传统工艺炮制的精品反而越来越少,就像老中医常说的那句:"药材这东西,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,十分钱两分货。"
【后记】站在仓库门口的种植户老周,看着手机里不断跳动的收购群消息,默默关掉了某短视频平台的直播界面,这个曾经靠种黄精供女儿上大学的父亲,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价格涨跌,而是明年会不会有药商再来村里放"统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