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老李的中药材批发档口有点热闹,每天天不亮就有各地药商来蹲货,这位在乌鲁木齐干了二十年药材生意的老板,最近总念叨着:"新疆的中药才行情,真是越来越看不懂了。"
沙漠里长出的"金疙瘩" 要说新疆中药才的特色,还得从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的土地上说起,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肉苁蓉,伊犁河谷的甘草,阿勒泰的鹿茸,这些生长在极端环境的道地药材,正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,去年冬天,和田某合作社的锁阳还没出土,就被广州的药厂以每公斤涨30%的价格包圆了。
老张在霍尔果斯口岸蹲了半个月,亲眼看见载满红花、贝母的货车排成长龙,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五个月,新疆中药材出口额同比暴涨47%,中亚客商现在见面打招呼都问"有没有正宗的新疆一枝蒿"。
天气耍脾气,药商捏把汗 五月份那场突如其来的霜冻,让喀什地区三万亩板蓝根遭了殃,种植户老马蹲在地里抽完半包莫合烟,看着冻蔫的植株直叹气:"这茬减产至少四成,明年开春的行情怕是要坐火箭。"
南疆的暴雨也添了乱,阿克苏某药材基地负责人算了一笔账:被水淹的防风根腐病发病率比往年高两成,光消毒药剂就多花进去三十多万,这种连锁反应很快传导到市场——郑州药交会上,新疆防风的统货价悄悄摸到了每公斤85元的高位。
电商搅动"西域药库" 别看吐鲁番的老王五十多了,玩起直播比年轻人还溜,每晚八点准时开播,身后堆着雪莲、肉苁蓉,操着一口新疆普通话:"家人们看这个锁阳,都是野生的,泡酒补肾杠杠的!"上个月他单场卖出六十多万,快递发往全国二十八个省。
这种热闹景象正在改变传统购销模式,以前靠药贩子走街串巷收来的药材,现在有了新出路,巴州某合作社负责人发现,自从上了拼多多,他们种植的红花销量翻了好几倍,最近正琢磨着注册自己的商标。
藏在集装箱里的商机 在阿拉山口综保区,整箱的新疆紫草正准备发往哈萨克斯坦,当地做跨境贸易的阿迪力透露:"中亚客户现在认准中国药材,特别是我们新疆产的,他们觉得地道。"数据显示,仅今年前四个月,新疆中药材对"一带一路"国家的出口额就超过去年全年总量。
不过这波行情也暗藏风险,有药商发现,市场上开始出现用甘肃货冒充新疆贝母的情况,老李现在收货格外谨慎,专门请了懂行的维吾尔族老师傅当鉴定顾问。"现在造假技术太厉害,稍不注意就掉坑里。"
钱景背后的隐忧 虽然行情看涨,但种植户们也有本难念的经,和田某乡镇的肉苁蓉基地,最近正为除草剂残留问题头疼,检测机构突然加强抽检力度,好几车货被退回整改,更让人揪心的是,持续高温导致天山雪莲的生长周期延长,这种珍稀药材的采集成本比去年同期翻了一倍多。
资本的嗅觉总是最灵敏的,最近半年,已有三家上市公司在伊犁布局中药材种植基地,某企业负责人私下透露:"新疆的中药才资源就像埋在地下的金矿,现在刚挖了个角,真正的价值还在后面。"
站在二道桥中药材市场的门口,空气中弥漫着当归、党参的药香,做了三十年药材生意的马老板看着川流不息的货车,喃喃自语:"这波行情还能火多久?谁心里也没数,但能确定的是,咱们新疆的中药才,再也不仅仅是抓副药那么简单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