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花大价钱买的人参竟是萝卜染的!""药店称野生灵芝实则大棚货",作为从小喝中药长大的资深养生迷,今天就带大家揭开中药真假辨别的门道,其实掌握几个简单技巧,普通人也能炼成火眼金睛。
【一看颜值】 真药材都有独特的"长相"特征,拿常见当归来说,正品表面棕黄色带油润光泽,断面黄白色有裂隙,像蜂窝状,要是遇见颜色过于鲜艳或灰暗无光的,八成有问题,虫草更明显,正宗那曲虫草环纹清晰,腹部足量8对,黑心商贩常用亚香棒虫草冒充,仔细看会发现草头泛白且环纹粗糙。
老药工教过我个绝招:优质枸杞遇水会浮在水面,染色枸杞含重金属多会沉底,上次我在早市亲测,摊主见状脸色都变了,像党参这类根茎药,真品狮子盘头状明显,皮松肉紧,假的往往切工粗糙,断面粉性过大。
【二嗅药香】 中药材自带天然香气,这是造假最难模仿的,上月陪老妈买三七,她习惯性揉搓粉末细闻,真三七有股类似人参的苦凉味,而掺了莪术的假货带着刺激性呛味,麝香更明显,天然品香气醇厚持久,人工合成的刺鼻得很,凑近闻还会打喷嚏。
记得去年在药材市场,老板拿出两包黄芪让我辨,正品豆腥味浓,假冒品用花生米熏制,仔细闻能捕捉到若有若无的焦糖味,现在有些奸商升级手段,会在假药里滴香精,这时候要看香气是否自然,刺鼻的多半有问题。
【三试口感】 老辈人常说"好药入口自知",上周试吃朋友送的西洋参片,真品先苦后甘,喉头回甜能持续半小时,而掺了生晒参的假货,苦涩感停留在舌根,就像卡了鱼刺般难受,藏红花更明显,正品五根花丝泡水呈金黄色,喝着有蜂蜜般甘冽,伪品多用玉米须染色,入口酸涩带杂味。
不过要注意,部分有毒中药如川乌、草乌千万别尝,我师傅就曾因误尝半夏中毒,舌头麻了两天,现在遇到不确定的药材,建议取微量放舌尖轻舔,真品多数味道纯正不极端。
【四验水性】 这个窍门少有人知,却是药商最怕的检测法,上个月收藏茯苓,我把样品丢进温水杯里,真茯苓密度高会沉底,水面泛起油珠;掺淀粉的假货会漂浮,水变浑浊像米汤,天麻同理,野生货在水中直立旋转,仿冒品则东倒西歪。
更绝的是试泡金银花,正品冲泡三次仍保持淡绿色,假冒款第二遍就浑黄,有次在旅游区买菊花茶,店家吹嘘是杭白菊,我用矿泉水浸泡,真品花瓣舒展如绽放,而硫磺熏过的立刻褪色缩成团。
【五追源头】 再厉害的鉴定术也有失手可能,最保险的是把控购买渠道,建议认准老字号药房,他们通常有专属种植基地,像同仁堂的安宫牛黄丸,每颗都有独立编号可追溯,网购要选旗舰店,查看质检报告和GMP认证。
记住这些暗号:亳州芍药带紫红痣,云南三七铜皮铁骨,长白山人参芦头粗壮,遇到价格低得离谱的"特级货",赶紧绕道走——正经中药材从来都是一分钱一分货。
最后提醒大家,收到药材别急着用,可以拿小块样品做燃烧测试,真品燃烧后灰烬疏松,掺假的会结成硬块,保管时注意防潮防虫,贵重药材最好冷藏,毕竟中医讲究"修合虽无人见,存心自有天知",我们练就鉴药本领,既是保护自己,也是守护这份传承千年的草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