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老百姓过日子,总离不开"吃喝"二字,您发现没?中药房里那些带着"白"字的药材,个个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宝贝,今天咱就唠唠这些带"白"字的中药材,保准让您听完直拍大腿:"原来这些宝贝就在我家常菜里!"
【厨房里的中药铺】 先说最熟悉的白芷,这玩意儿可不只是炖肉去腥的调料,老辈人都知道它治头痛鼻塞是一把好手,记得小时候感冒鼻塞,奶奶总往我枕头边塞块白芷,那股子辛香钻进鼻子,比什么通鼻贴都管用,不过要提醒您,这东西虽好可不能贪多,阴虚血热的朋友吃多了容易上火。
再说说白芍,这可是姑娘们的养颜圣品,您看中药铺里那些白白的圆片,泡水喝能缓解痛经,和当归搭配更是经典组合,不过孕妇可得小心,这活血的本事容易动了胎气,我表姐当年孕期不知情喝了白芍茶,差点闹出笑话。
【藏在菜市场的中药】 走到菜市场,白萝卜可得多看两眼,这普通蔬菜可是货真价实的"小人参",咳嗽痰多时切几片煮水,比止咳糖浆还管用,特别是霜降后的白萝卜,那股甘甜劲儿带着微微辣味,正是药效最好的时候。
常被当成调料的白蔲仁,其实是暖胃高手,北方人包饺子爱放的"十三香"里就有它,脾胃虚寒的人煮粥时抓一小把,暖胃效果比姜茶还温和,不过这玩意儿气味冲,放多了容易打嗝,可得悠着点。
【花花草草里的大智慧】 春天郊外踏青,可别错过白茅根,这路边野草看着不起眼,却是止血凉血的急先锋,小时候踢球磕破膝盖,爷爷随手扯几根白茅根嚼碎敷上,血止得比创可贴还快,不过新鲜茅根性寒,体虚的人要晒干用才好。
说到清热解毒,不得不提白花蛇舌草,这名字听着吓人,其实是治咽炎扁桃体炎的好手,记得去年流感高发期,我嗓子疼得说不出话,老中医开了三块钱的白花蛇舌草,煮水连喝三天就利索了。
【药柜里的救命丹】 家里药箱常备的云南白药,名字里就带着"白",这红色药粉别看包装朴素,跌打损伤时可是神药,不过现在市面上假货多,认准红瓶盖蓝瓶身的正宗货,别贪便宜买错。
再说说白蘞,这名字很多人听都没听过,其实它是治疗烫伤的宝贝,夏天被开水烫了,赶紧捣碎白蘞敷上,既能止痛又能防起泡,我家灶台旁常年备着干白蔹,做饭不小心烫着立马能用。
【使用讲究大学问】 这些带"白"的药材虽好,但使用时也有门道,比如白芨炖燕窝能养肺,但风寒咳嗽时吃了反而坏事;白藓皮泡酒擦癣症效果奇好,可皮肤破溃处碰着会钻心地疼,最关键是要对症,就像钥匙开锁,对上了是良药,错了可能就是毒药。
老话说"是药三分毒",这些带"白"的中药材很多都能药食两用,但真要治病还得找大夫辨证,不过日常保健倒是可以灵活运用,比如春天用白蒿煮鸡蛋预防肝炎,夏天拿白扁豆煮粥祛暑湿,秋天炖银耳雪梨羹润燥,冬天煮羊肉汤配白芷去腥散寒。
写到这里,您是不是发现这些带"白"字的中药材,早就悄悄融入了我们的生活?下次买菜做饭时,不妨多看看这些熟悉又陌生的"白色精灵",它们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养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