佩兰记,藏在药香里的千年君臣缘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小刘啊,这包佩兰你拿回去煮水,连喝三天,保管你那口臭毛病好透透。"老中医王伯把泛着淡绿的干花往黄纸袋里一倒,药香混着陈皮味儿在诊室里漫开,我盯着袋子里蜷曲的草叶,突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暴雨夜,也是这样一缕药香,牵出了一段藏在《黄帝内经》里的君臣往事。

楚宫残香说屈平

那年暑假我在蕲春老家帮爷爷采药,正午的日头把山道晒得发软,转过野栗子坡,忽见半山腰挂着间歪斜的茅草屋,屋檐下晾着的草药被山风吹得簌簌响,推门进去,八仙桌上摊着本线装书,封面上"楚辞"二字被茶渍晕得模糊。

"小娃儿来得巧",里间传来沙哑的嗓音,拄拐的老翁掀开布帘,"今早新晒的佩兰茶,要尝尝么?"老人姓郑,是远近闻名的"草药痴",他颤巍巍端来青瓷碗,褐色的茶汤里浮着几片嫩叶,入口竟带着薄荷般的清凉。

"知道为啥叫佩兰么?"老人摩挲着书页上的《离骚》,"屈原大夫当年被贬江南,衣裳烂了就用野菊缝,头发散了就摘兰草簪,他给这种香草取名叫'纫秋兰以为佩',后世读着读着,倒把'佩'字给了草药。"窗外忽然滚过闷雷,老人指着墙上斑驳的地图,"你看,从汨罗江到大别山,沿路尽是屈大夫走过的草药路。"

御医秘方藏乾坤

郑老说着从床底拖出檀木箱,铜锁扣着三指厚的医案。"这是我祖上在太医院当差时留下的",他翻开泛黄的宣纸,康熙三十九年的朱批赫然在目,原来那年蒙古王爷进贡的猎犬染了瘟病,御马监的太监急得直跺脚,太医令情急之下,把佩兰捣碎混着绿豆汤给狗灌下,不出三日病犬竟摇起尾巴。

"佩兰这物,最妙在'通'字",老人用指甲掐断片草叶,汁液立刻沁出绿痕,"它不像藿香只走脾胃,能顺着经络把淤堵的浊气往外提,你看这叶脉",他举起叶片对着光,"中央主脉直通叶尖,就像给五脏六腑开了条绿色通道。"

我摸着那些细如发丝的侧脉,忽然明白为何爷爷总说"佩兰治臭,是从里子透到面子",郑老又掏出个鎏金鼻烟壶,"这是给乾隆爷配的口气方子,佩兰打底,配上丁香、白芷,研成细末装在这个子里。"三百年过去,壶身上缠枝莲纹还泛着暗金的光。

市井百态皆医案

下山时逢集,药贩老周的摊位前围满了人。"治狐臭还得是咱祖传佩兰粉",他边说边抓起把灰绿粉末,"配上霞影纱做汗巾,娘娘太太们抢着买",隔壁卖卤味的胖婶探出头,"给我留包去腥气的,昨儿腌的鸭掌总觉着有股泥腥味"。

走到渡口看见渔把式老张,他正用佩兰梗编蓑衣。"落雨天穿着,蚊虫不敢近身",老茧粗糙的手捏碎茎秆,白汁液滴在青石板上滋滋响,"早年跑船遇上瘟疫,就是嚼这个挺过来的"。

最奇的是镇东头胭脂铺,掌柜用佩兰蒸馏水调香粉。"姑娘家体热,汗里带荤腥",她往我手心拍了点淡绿膏子,"这个抹在耳后,比法国香水还勾人",暮色里传来评弹声,唱的是《白蛇传》里许仙送保和丸,却不知那丸子里,也有佩兰调和诸药。

草木关情说本心

去年清明扫墓,发现爷爷坟头自发了丛佩兰,表叔说老人家最后那年,每日都去后山巡药,有次跌在沟里,手里还攥着刚冒芽的佩兰苗。"他说这草通人性",表叔眼眶发红,"那年非典闹得凶,村里发烧的都喝他熬的佩兰银翘饮"。

现在城里人流行喝养生茶,可真正懂佩兰的少,前日邻居王姐捂着嘴抱怨口臭,我送她郑老教的方子:佩兰9克、荷叶6克、甘草3片,三天后来敲我家门,她拎着两盒月饼,"没想到几棵草就能去掉十几年的老毛病"。

暮色爬上窗台时,我望着案头玻璃罐里的佩兰标本,那些交错的绿叶像张隐秘的经络图,忽然想起郑老说的:"草木虽贱,却懂人的体面。"两千年前屈大夫把幽兰佩戴在襟前,如今这株野草依然在茶杯里、香囊中、药罐里,默默守护着中国人骨子里的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