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老板,柜台最角落那团弯弯扭扭的东西是啥?"
第一次在老字号中药店见到这种药材时,我指着玻璃罐里灰褐色的"麻花卷"随口问了一句,老药师笑着抓起一把,放在手心里揉开:"这是五爪金龙的根,我们管它叫'祛湿王',南方人拿它煮水比凉茶还管用!"
第一眼:这弯弯曲曲的东西是啥?
这味中药学名叫"莶草",但老药工都喊它"麻花根",晒干的根茎蜷曲成蜂窝状,表面布满细密的纵纹,活脱脱像被揉皱的麻花,新鲜时更是不得了——雪白的根须带着黏液,在阳光下泛着半透明的光泽,掰开断面会渗出乳白色的汁液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青草混着蜂蜜的香气。
老药师说辨认它有个诀窍:"看这根须是不是五条分叉?像不像龙爪子抓地?"果然,每条主根上都均匀长着五条细根,难怪民间又叫它"五爪金龙",不过可别被名字骗了,这玩意儿和武侠小说里的神药半点关系没有,倒是在岭南地区的药膳锅里常露脸。
老中医揭秘:它才是夏季祛湿的宝藏
别看长得磕碜,这"麻花根"可是祛湿界的隐藏高手,某次跟着邻居阿婆去采药,她蹲在溪边湿地里扒开腐叶层,手指顺着白色须根轻轻一提,整株带着泥巴的莶草就完整挖出来了。"现在年轻人体内湿气重,拿它炖排骨最合适",阿婆边说边把根须上的红土抖干净。
中医典籍里记载,莶草性寒味苦,能"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",我试着用它煮水喝,初尝确实苦涩,但回甘时带着草木清香,有次连续加班熬夜长了满嘴溃疡,老药师塞给我个布包:"里面是炒过的莶草粉,早晚冲水喝。"没想到三天后溃疡竟神奇地消了。
这些妙用,老辈人都知道
在浙江老家,端午节前后总有人背着竹篓来收麻花根,有经验的药农专挑根茎粗壮、分叉均匀的挖,说这样的药效最足,他们教我辨别好坏的窍门:断面发白的鲜嫩,发黄的老了;捏着软乎的是当年新挖的,硬邦邦的准是陈年货。
村里还有用它做药酒的习俗,去年跟着舅舅泡了坛"莶草蛇酒",当归、黄芪配着蛇肉和莶草根,密封三个月后开坛,琥珀色的酒液散发着药香,听老人们说这酒能治风湿骨痛,虽然我没试过,但每次阴雨天看舅舅喝得津津有味的样子,倒像是真有奇效。
小心!这些坑千万别踩
前几年旅游时买过景区卖的"野生麻花根",结果泡水后发现根须一煮就烂,汤色浑浊,后来才知道,正宗的莶草应该质地柔韧,久煮不散,现在市面上掺假的多是用棉花根染色冒充,真正的好货反而藏在深山老林里。
还有个冷门知识点:新鲜莶草有毒!必须经过九蒸九晒才能入药,以前看过报道说有人误食中毒,症状轻的上吐下泻,重的会出现幻觉,所以千万别自己瞎折腾,买炮制好的成品最保险。
都市人的养生新玩法
现在年轻人也玩出新花样,有人在阳台种微型莶草盆景,看着螺旋状的根茎在玻璃瓶里舒展,倒成了ins风摆件,更绝的是奶茶店推出"莶草冬瓜茶",用它的清热特性中和奶茶的甜腻,居然成了网红爆款。
我自己试过用莶草自制足浴包,抓一把晒干的根茎捣碎,装进纱布袋丢进热水,泡完脚后整个人像被抽走湿气似的清爽,不过要注意别泡过头,有次贪心多泡了半小时,结果半夜起来补了三次被子——寒气入体差点感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