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量多别慌!老中医推荐的5个止血秘方,调理气血超有效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姐妹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?每个月"大姨妈"一来就像开了闸的水龙头,卫生巾不到两小时就透,夜里睡觉都得夹着尾巴怕漏床,去医院查又没大毛病,但长期失血脸色蜡黄、浑身乏力……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中医对付"月经量多"的压箱底方子,都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真本事!

先搞懂你为啥"血量超标"

老中医看诊时总会问:"平时累不累?""怕冷还是怕热?""血块多不多?"这可不是闲聊,月经量多在中医眼里分三种体质:

  1. 气虚不摄血:像漏水的水龙头,气不足兜不住血,特点量多色淡,懒得说话,容易累
  2. 血热妄行:好比夏天喝冰啤哗哗尿,经血鲜红量大,舌苔发红,手心发热
  3. 血瘀阻滞:河道堵了水流急,血块多像烂肉,肚子刺痛,颜色发暗

(插入小测试:评论区扣1是气虚,扣2是血热,扣3是血瘀,帮你初步判断体质)

祖传秘方大公开

▶️ 气虚型止血方:补气摄血汤

配方:黄芪30g+党参15g+白术10g+阿胶珠10g(烊化)+仙鹤草15g
用法:药材泡半小时,砂锅煎剩1碗,早晚饭后温服
原理:黄芪补气升阳,党参白术健脾益气,阿胶补血止血,仙鹤草收敛止血,就像给子宫装了个"水龙头阀门"。

真实案例:邻居王姐产后月经像山洪,用这个方子后明显改善,她说以前卫生巾每小时换,现在白天一片够用,关键是不再头晕眼花了。

▶️ 血热型凉血方:清热固经散

配方:生地炭15g+炒黄芩10g+丹皮10g+地榆炭15g+贯众10g
用法:所有药材炒炭存性,煎药时加红糖一勺
注意:适合经期前一周服用,连喝5天,像给子宫敷冰块降温,但脾胃虚寒的姐妹要慎用。

▶️ 血瘀型化瘀方:桃红失笑散加减

配方:桃仁10g(打碎)+红花6g+蒲黄10g(包煎)+五灵脂10g+益母草15g
妙招:煎好后拿药渣布包热敷小腹,活血化瘀双管齐下
提醒:血块多得像果冻就别硬扛,这个方子能帮助排干净,但孕期绝对禁用!

千古名方也能救场

固冲汤(出自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)
白术30g+黄芪18g+龙骨24g+牡蛎24g+山萸肉24g+白芍12g
特别适合崩漏不止,喝完像给子宫穿了层防护服,有个粉丝反馈说连喝7天,从每天用8片卫生巾减到3片,终于敢穿浅色裤子了!

八珍汤改良版
人参9g+熟地15g+当归12g+白芍10g+川芎6g+茯苓10g+炙甘草6g
气血双补的万金油,适合经期后调理,很多姐妹反馈连喝三个月,不仅经量正常了,连指甲月牙都长出来了。

懒人必备食疗方

  1. 三七粉急救法:经期头三天早晚空腹吃1-3g,温水送服,云南姑娘都知道,跌打损伤和妇科出血都用它。
  2. 仙鹤草煮鸡蛋:仙鹤草50g+鸡蛋2个,煮熟后吃蛋喝汤,味道微苦但效果惊艳,某宝妈群流传的断奶后调经神器。
  3. 藕节黑豆汤:莲藕节200g+黑豆50g,高压锅炖烂,当甜品吃,既能止血又补铁,比吃药容易坚持。

避坑指南

⚠️ 这些情况快去医院:

  • 连续两个月经量翻倍
  • 出现头晕心悸、血红蛋白低于110g/L
  • 非经期突然大出血

🌙 调养黄金期:

  • 月经前一周:重点调理
  • 经期头三天:止血为先
  • 干净后一周:补血固本

💡 贴心提醒:

  1. 抓药时让师傅把药材打成粗粉,分装保鲜袋放冰箱,喝的时候取一包
  2. 搭配穴位按摩:隐白穴(大脚趾内侧)、三阴交(内踝上4指),各按5分钟
  3. 忌口清单:冰饮、辣椒、榴莲、酒酿,这些都会煽动"血火"

最后说句大实话:中药见效慢但治根本,急着止血可以搭配西药,但长远调理还得靠我们老祖宗的智慧,建议先找靠谱中医辨证,别自己瞎试方子,毕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,好好爱惜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