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在玉林巷子里的中药老医生,手里攥着半部岭南药典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巷子口的老招牌

在玉林老街拐角处,有间不起眼的中药铺,斑驳的木门上挂着块歪斜的木牌,"仁德堂"三个漆字被风雨磨得只剩半边,倒是门框上爬满的紫藤萝,年复一年绿得鲜活,推开门,药香混着陈皮味扑面而来,柜台后总坐着位灰袍老翁,银丝眼镜架在鼻梁上,手指翻飞间,戥子称药的动作像在跳某种古老的仪式。

秤盘上的三十年

老梁医师的白大褂永远别着三样东西:钢笔、放大镜、半截铅笔,遇上年轻患者,他总要先摘掉老花镜,凑近病历本眯眼细看。"你这是熬夜熬出的肝火旺",说话间已从抽屉抓出决明子、菊花,指尖在玻璃罐里轻轻一勾,"年轻人总当咖啡是续命水,哪知天地自有提神草",他给小孩开药最有意思,总把苦药裹在麦芽糖里,哄着"这叫金衣祛暑丸",孩子们含着糖跑出门,家长还纳闷怎么这次不哭不闹。

瓦罐里的四季歌

后院晾药场是块宝地,春日金银花藤缠着竹架疯长,夏夜萤火虫爱在薄荷丛里聚会,秋霜打过的桂枝泛着琥珀光,冬雪压不弯杜仲树的腰杆,老梁总说药材要"吃"四季灵气:惊蛰采的车前草最利湿,白露收的杏仁能润肺,有回暴雨冲垮后墙,他心疼的不是塌了半边的瓦房,而是墙根那窝刚冒头的七叶莲。

药方外的医者心

街坊都知道,深夜敲门也能买着药,去年除夕,打工返乡的阿强高烧昏迷,老梁蹬着三轮车把石膏、犀角送到工地板房,退烧后的年轻人红着眼眶要掏红包,却被他笑着塞回来:"拿这钱给娘买副治风湿的泡脚方",疫情期间,他守着煎药炉三天三夜,把防疫汤剂分装进印着"玉林老梁"的粗瓷碗,摞在店门口像座小山。

青囊传与后来人

最动人的是每周三下午,中医药大学的孩子们鱼贯而入,老梁会把脉枕换成砚台,教学生认"云锦花纹"的何首乌切片,讲艾草燃烧时蓝烟里的辛卯秘密,有次演示炮制水蛭,小姑娘吓得后退,他却变戏法似的掏出蜜饯:"虫类药要配着甜的吃,生活也是一样",如今他那些泛黄的手札里,夹着越来越多规整的学生笔记。

草木人间

暮色染红药柜时,老梁习惯坐在门槛上抽旱烟,青烟袅袅升起,掠过墙上的《本草纲目》图谱,他说自己不是神医,不过是守着祖辈传下的草木经。"你们年轻人总说科学,可蒲公英向阳开是不是科学?夏枯草逢夏枯萎是不是规律?"说着忽然起身,从灶上端下煨着的当归鸡汤,"趁热喝,别让药气跑了"。

这座南方小城的烟火气里,总飘着若有若无的中药香,有人说老梁是最后的传统守墓人,可看他笑呵呵给短视频博主讲解蝉蜕功效时,又觉得古老智慧正借着新媒介生长,或许真正的传承就像他药屉里的甘草,看似平凡,却能调和百味,在时光里静静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