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今天来唠点有意思的中药知识,说起草药圈子里的"隐藏款"别名,那可真是各有各的门道,最近整理药柜时翻出包陈年紫菀,这勾起我不少关于中药别名的趣事,今儿就跟大伙儿好好掰扯掰扯。
从"青苑"到"夜牵牛"的奇妙旅程 老辈人常说的"青苑"其实就是紫菀的本名,这名字听着就透着股清雅劲儿,您要是在药材市场问"青苑",十家有九家得愣半天,这紫色小花看着不起眼,晒干后蜷缩成团的模样倒真像野菊花,不过懂行的都知道它止咳平喘的本事比枇杷叶还利索。
返魂草的生死传说 东北长白山一带流传着个神奇说法,说这草能"把魂儿喊回来",相传有个采药人坠崖昏迷,同伴急中生智嚼碎草药汁滴入他口中,竟奇迹般苏醒过来,自此"返魂草"的名号就在关外叫响了,其实这说的正是紫菀,不过咱得说清楚,这典故听着玄乎,实际是古人对药效的形象比喻。
老药工嘴里的"驴耳朵草" 在安徽亳州药市溜达时,常听见老师傅们喊"驴耳朵草称两",您猜怎么着?这紫菀的叶子活脱脱就是驴耳朵形状,绒毛密布摸着扎手,有经验的药农专挑叶片完整、绒毛多的采收,这种品相的药效最足,倒是提醒各位,新鲜叶子千万别直接揉眼睛,那酸爽劲堪比辣椒水。
蜜紫菀背后的宫廷秘闻 紫菀经过蜂蜜炮制后叫"蜜紫菀",这工序大有讲究,听说当年给宫里娘娘们开的润肺方子,必得用蜜炙过的紫菀,小太监们偷尝过药渣,都说甜丝丝带点草木香,现在药店里卖的多是生品,要想体验古法炮制,还得自己动手用文火慢熬蜂蜜。
重泽与紫穞的文人雅称 《本草纲目》里记载的"重泽"雅号,源自其喜生水畔的特性,而"紫穞"这个念着绕口的名字,其实是形容它细长的根须,文人墨客爱用这些古称入诗,比如李时珍就写过"紫穞含烟晨露润,重泽映月晚风清"的句子,把草药写得比花还雅致。
说到这儿您可能要问,知道这么多别名有啥用?去年我就碰上位咳嗽半年的患者,试遍西药不见好,后来想起老师傅教的"青苑贝母汤",三副药下去就不咳了,所以说认药如认人,知道别名才能读懂古籍里的治病良方。
现在市面上紫菀价格涨得厉害,新货要上百块一斤,辨别时记住三招:真品根部发白不带绿,叶子背面白毛厚实,搓碎闻着有薄荷混蜂蜜的香气,要是遇上特别便宜的,八成掺了黑龙江的同科植物,那种泡水喝嗓子发麻。
最后唠叨一句,这草药虽好却不宜久服,就像我家老爷子总说"是药三分利七分害",紫菀性温偏燥,阴虚火旺的人喝了反倒嗓子疼,配伍时加点麦冬百合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