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真假难辨?老药师亲授5招识破劣质药材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"这黄芪怎么泛黄得不正常?""党参断面不该有这么多裂隙吧?"每次陪老妈逛中药材市场,总能听见她揪着药贩问东问西,三十年前跟着爷爷在药柜前学认药的场景还历历在目,如今市面上的中药却让人越来越摸不着头脑,其实只要掌握这几个窍门,连新手都能练就火眼金睛。

观其色:天然药材自带"美颜滤镜" 真正好的当归片,表面应该带着淡淡的棕黄色,就像被阳光亲吻过的颜色,去年帮邻居王婶鉴定那批可疑当归时,发现染色货的断面呈现不自然的亮黄色,凑近看还能看见未染匀的白色斑痕,老话说"是药三分灰",优质药材绝不会过分鲜艳夺目,像川芎的"蝴蝶片"本应是黄褐色,若变成焦黑色或惨白色,不是受潮霉变就是硫磺熏过头了。

嗅其味:鼻尖上的中药质量检测仪 上月收到网友寄来的"野生灵芝",拆开包裹就闻到刺鼻酸味,正宗椴木栽培的灵芝该有松香味,而这种化学臭味分明是农药残留超标,老药师教我个诀窍:根茎类药材要闻切口处,花类果实则要揉搓后细嗅,优质玫瑰花冠通体透亮,轻捻指间会溢出清雅甜香;若是劣货,揉半天只能闻到股霉味。

品其味:舌尖上的中药质检关 别怕尝中药,关键部位微量品尝反而最保险,真牛黄入口先苦后甘,带点金属般的回凉;假牛黄多是用猪胆粉做的,舔起来只有单纯的苦腥,记得某次在药材市场试吃党参,正宗的切片嚼着有种特殊的清甜,而硫熏过的品种在喉头会留下灼烧感,不过要注意,有毒性的药材(如生半夏)绝对不可尝试。

试其质:好药材经得起"酷刑" 上周验收新进的茯苓丁,我习惯性抓把在掌心揉搓,纯正的茯苓粉末细腻如滑石粉,掺假的立刻现出粗糙颗粒,检测白芍更有趣,拿两片互相敲击,优质品声音清脆似瓷器,劣质品则闷声如敲木头,最有意思的当属藏红花,真品入水后水呈金黄色且不易褪色,假货泡出的"茶汤"很快就浑浊分层。

溯其源:道地药材的基因密码 同是金银花,河南封丘产的绿蕾含苞待放,山东平邑的开花后就变白,去年有个客户非要买"西藏红花",却不知道真正的藏红花根本不产在西藏,老行家都知道,川贝母要选松潘县的"珍珠贝",杭白菊必看杭州周边的头茬花,现在不少药店玩文字游戏,把甘肃当归混叫"秦归",这时候就得盯着包装上的产地标识仔细核对。

上个月陪社区张医生突击检查药房,发现角落里藏着袋发霉的土茯苓,老中医痛心疾首地说:"坏药材轻则耽误治病,重则吃出毛病!"其实辨识中药并不玄乎,记住这五个维度:眼看色正不正,鼻嗅味纯不纯,嘴尝味对不对,手试质脆不脆,最后盯紧产地标签,下次抓药时多留个心眼,说不定就能避开那些硫熏增重、掺杂使假的坑货,毕竟咱们吃的是救命的药,可不是摆着看的装饰品啊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