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中药材出口Top10揭晓!这些国货在海外究竟有多火?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最近海关公布的数据让中药圈炸了锅——我国中药材出口额连续5年保持双位数增长,光是前十大品类就撑起了半壁江山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扬帆出海的"药界顶流",看看它们凭什么征服全球消费者的钱袋子。

【榜单背后的生意经】 据最新海关统计,2023年中药材出口前十强座次排定:枸杞、人参、茯苓、当归、党参、黄芪、肉桂、菊花、地黄、川芎,这些耳熟能详的中药材,有的靠着千年口碑打开国际市场,有的则是近年突然爆红的新锐选手。

拿稳坐头把交椅的枸杞来说,这个红得发紫的小果子去年出口量突破2.3万吨,相当于能给巴黎铁塔铺满15层"红毯",宁夏产区的老张告诉我,他们合作社现在接外贸订单都要排队,欧洲人拿枸杞泡水当日常保健,日韩更是直接当零食吃。"以前论斤卖,现在论克包装卖礼盒,身价翻着跟头往上涨。"

【明星品种海外生存图鉴】 排名第二的人参有点"意难平",虽然出口量同比增长18%,但单价却被韩国高丽参压着打,在长春做进出口贸易的王总透露,他们现在玩起"田忌赛马"的套路——普通园参走东南亚市场,野山参专攻欧美高端客户。"最近开发出人参提取物护肤品,出口价直接翻三倍。"

茯苓作为榜单里最"佛系"的选手,靠着性价比稳坐第三,这个不起眼的白色菌核,在东南亚华人圈可是煲汤必备,有意思的是,越南商人现在开始大量采购茯苓边角料,用来加工宠物保健品——谁说中药不能跨界宠市?

当归和党参这对"西北双雄"承包了第四、五名的位置,甘肃岷县的药商老李说了个惊人数据:当地70%的当归都漂洋过海去了台湾和香港,转口到日本药妆店。"日本人拿当归做洗发水,听说防脱发效果比化学药剂还灵。"

【区域江湖各有绝活】 细看出口地图会发现,西北军团(宁夏枸杞、甘肃当归)主打"量大管饱",东北帮(吉林人参、黑龙江黄芪)走"贵精不贵多"路线,而华南地区(广西肉桂、广东陈皮)则玩转"小而美"的细分赛道。

特别要提的是广西肉桂的逆袭之路,这个曾经给越南当贴牌代工的"小弟",靠着建立ISO国际标准种植基地,硬是把"中国肉桂"打造成欧盟免检产品,现在欧洲超市里10块钱一小罐的肉桂粉,八成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。

【暗流涌动的挑战赛】 别看榜单上数字光鲜,行内人都知道刀尖跳舞的惊险,云南三七经销商老赵就遇上烦心事:去年欧盟突然提高农残检测标准,整整30吨货物在鹿特丹港被卡了两个月。"现在种药材比养孩子还精细,农药打多了国外不要,打少了国内病虫害防不住。"

更让人揪心的是"低价内卷"陷阱,安徽茯苓商户老钱算过一笔账:出口到马来西亚的茯苓丁,刨去运费和关税,每公斤利润不到5毛钱。"都是同行互相压价,最后便宜了国外中间商。"

【未来出海新玩法】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赛道,聪明玩家已经开始布局新棋局,四川某药企就搞出个"中药咖啡"——把黄芪、罗汉果混进拿铁,在新加坡开出首家概念店,还有企业开发"智能煎药壶",通过APP远程控制煎药火候,成了海外中医诊所的标配神器。

海关总署的最新风向也值得留意:今年特别开辟"中药制剂"出口绿色通道,这意味着中成药有望打破以往原料出口的局限,广东某凉茶品牌已经试水发货,把罐装凉茶卖到了澳洲Costco货架。

【终极通关秘籍】 想在海外市场长久立足,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得换上新皮肤,山东某企业负责人总结得好:"质量要对标欧盟标准,包装要学日本极简风,营销得借鉴韩国偶像打法。"现在有些企业甚至组建"中药外交官"团队,专门给海外客户讲解中医药文化。

看着这些中药材在海外市场乘风破浪,突然想起故宫里那副名联:"海纳百川容乃大",或许这正是中国传统智慧走向世界的最好注脚——既要守住老祖宗的方子,更要读懂新时代的脉象,下一波出海浪潮中,谁能把"草药香"酿成"国际范",咱们且拭目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