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升降散,千年抗疫奇方竟能治这么多现代病?

一归堂 2025-04-29 科普健康 1602 0
A⁺AA⁻

朋友们有没有听过"升降散"这剂古方?最近我在整理古籍时被这个不起眼的方子惊到了——它居然是明代瘟疫大流行时诞生的急救方,现在却被发现能调理现代人常见的反复感冒、上火便秘、痘痘暗疮等问题,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藏在《温疫论》里的宝藏药方。

这味500岁的古方到底啥来头?

升降散的身世要追溯到明末崇祯年间,当时华北地区瘟疫横行,医圣吴又可(原名吴有性)在《温疫论》里记载了这个救命方,原方就四味药:蝉蜕、僵蚕、姜黄、大黄,却被称为"表里双解第一方",最神奇的是它的配伍思路——用蝉蜕、僵蚕这对虫类药组合负责"升清",把郁热从皮肤毛孔透发出去;姜黄、大黄这对活血药组合负责"降浊",把体内积滞往下通导,这种"一升一降"的打法,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双向调节阀。

现代人为什么需要它?

我采访过几位中医前辈,发现升降散简直是为现代生活方式量身定制的,办公室白领长期吹空调,寒气憋在体内,热气浮在上焦,正好用蝉蜕僵蚕发汗解表;久坐不动导致的肠道淤堵,姜黄大黄就能活血化瘀通便,更别说现在人普遍爱吃的火锅烧烤、熬夜追剧,这些都会形成"上热下寒"的体质,升降散就像个智能调解员,专门疏通这种矛盾体质。

亲测有效的使用场景

去年流感季,我跟着老中医抄方时遇到个典型病例:30岁程序员连续发烧5天,退烧药只管3小时,舌苔又黄又腻,老先生开的就是升降散加减方,特别嘱咐用薄荷水送服,结果当天下午患者就出了一身黏糊糊的汗,第二天体温正常,舌苔褪去大半,后来我们总结,这种外寒裹着内热的情况,正是升降散的拿手好戏。

还有个意外发现是对付"口罩脸",有位护士长满脸爆痘,西医说是激素紊乱,用升降散加金银花洗脸,两周就平复了炎症,原理很简单,蝉蜕抗过敏,僵蚕祛风疹,大黄消炎,刚好对应口罩闷出的湿热毒邪。

自己在家怎么用?

别急着去抓药!虽然方子简单,但用量大有讲究,基础版配方是:

  • 蝉蜕6克(相当于10只左右)
  • 僵蚕10克(大概半小把)
  • 姜黄10克(切片后手掌心量)
  • 生大黄6克(指甲盖大小的3片)

煮法更关键:先把前三味药冷水浸泡半小时,大火煮开转小火15分钟,最后下大黄滚3分钟就好,记住大黄要后下,不然有效成分会被煮坏,喝的时候最好加点蜂蜜,既能缓和苦味,又能护胃。

这些坑千万别踩!

  1. 孕妇禁用!大黄有活血作用,孕期碰不得
  2. 阳虚怕冷的人慎用,这方子偏寒凉
  3. 别当保健品天天喝,连着喝3天没效果就要停
  4. 脾胃虚弱者减半量,最好配上山药粥

上个月我邻居阿姨擅自加大黄量,结果拉肚子拉到脱水,中医讲究中病即止,这方子就像消防队,火灭了就该撤,千万别用来调理日常小毛病。

现代研究怎么说?

北京中医药大学团队做过实验,发现升降散能调节人体免疫因子,特别是僵蚕里的草酸铵,能抑制流感病毒复制;蝉蜕中的甲壳素有抗炎作用,更有意思的是,这四味药组合能双向调节肠道菌群,难怪对便秘腹泻都有效。

现在有些中成药厂把它改良成颗粒剂,但我更推荐用传统煎煮法,机器破壁虽然方便,但破坏了药材的天然配伍规律,就像可乐配方改成日料刺身,总归差点意思。

千年古方的新玩法

最近发现个有趣现象:升降散正在成为年轻人养生新宠,某宝数据显示,20-35岁群体购买僵蚕茶、蝉蜕面膜的增速超200%,有商家把四味药做成花草茶,号称"熬夜急救水",虽然有点夸大,但确实抓住了现代人又懒又作的养生需求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真正需要调理时还是要找专业医师,我见过有人拿升降散治痔疮,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期,这方子最适合临时救急,比如感冒初起、吃炸鸡上火、经期前爆痘这些情况。
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吴又可当年写《温疫论》时,根本不会被允许进瘟疫病房,他站在院子里观察患者排泄物和呼吸气息,硬是悟出"戾气"传染的理论,这种不盲从经典的创新精神,才是升降散留给我们更宝贵的财富吧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