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天气忽冷忽热,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喷嚏声就没断过,看着同事小王又是灌咖啡又是吃西药片,我忍不住递了包板蓝根:"试试这个?"他苦着脸说西药吃多了胃疼,这才让我想起来,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药感冒药其实才是宝藏,不过市面上打着"中药"旗号的药品五花八门,到底哪些才是真正的古法配方呢?今天咱就来扒一扒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中药感冒药。
【风寒感冒篇】 要说最常见的感冒类型,非风寒莫属,记得去年冬天我裹着羽绒服骑车上班,到家就感觉后脑勺发紧、鼻子不通气,老妈一看就说"这是冻着了",她翻出的白色小袋包装上写着"感冒清热颗粒",倒出来是棕褐色的颗粒,冲开水后飘着股淡淡的荆芥味,这药最绝的是喝完半小时,鼻塞就像被无形的手推开了,但要注意必须趁热喝,凉了效果就打折扣。
还有个老字号叫正柴胡饮颗粒,配料表干净得让人放心:柴胡、陈皮、防风、甘草这几味,有次我半夜发烧浑身酸痛,冲了一包配着红糖水喝下去,第二天起床发现被子都被汗浸潮了,但烧真的退了,不过这药性偏温,要是嗓子已经红肿疼痛的话,就得换别的药了。
【风热感冒篇】 上个月去迪士尼玩,排了三小时队晒得头皮发烫,回家就开始咳嗽黄痰,这时候就得请出银翘解毒片了,深蓝色的铁盒里藏着黑褐色的小药片,含着金银花、连翘这些凉性药材,入口先是甜味,嚼碎后会有轻微的苦涩返上来,最明显的感觉是喉咙里的火气慢慢被浇灭,但孕妇和肠胃虚弱的人要慎用。
要是嫌吃药片麻烦,双黄连口服液倒是个不错的选择,透明的液体带着淡淡的竹叶清香,喝的时候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奶奶熬的草药茶,这药对付眼睛红、咽痛特别有效,不过喝完最好别马上吃冰西瓜,不然可能会拉肚子。
【暑湿感冒篇】 南方的朋友应该都懂"空调房进进出出"的痛苦,上周我去广州出差,每天在38℃高温和22℃空调间来回切换,结果头晕沉沉像顶着个西瓜,酒店前台推荐的藿香正气水真是救星,虽然味道像喝了半瓶风油精,但抹在肚脐上凉丝丝的特别提神,注意这药含有酒精,开车前千万别碰。
保济丸也是岭南地区的常备药,圆圆的朱红色小丸子嚼起来有点辛辣,有次要赶飞机却上吐下泻,吃了两瓶盖的保济丸,居然奇迹般止住了腹泻,不过这药孕妇要避开,里面的钩藤、菊花性寒得很。
【特殊体质篇】 体虚爱出汗的叔叔每次感冒都吃玉屏风颗粒,灰白色的颗粒带着黄芪的豆香,他说这药就像给身体穿了件隐形毛衣,连续吃两周确实不容易反复感冒,但如果是正在发烧的病人,这药反而会把病邪关在体内,千万要停用。
小孩感冒最让家长揪心,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算是救了无数宝妈,淡黄色的粉末溶解后有点微甜,主要成分是豆豉、连翘这些药食同源的食材,有次邻居家娃积食又受凉,吃了这个配合小儿推拿,三天就活蹦乱跳了。
说了这么多,关键还是要对症下药,记住几个小窍门:流清涕用风寒药,黄鼻涕选风热药,吹空调不适找暑湿药,吃药期间别急着吃补品,羊肉汤、榴莲这些热性食物都要忌口,要是吃了三天还没好转,别硬扛,赶紧去医院才是正经,毕竟这些中药讲究"中病即止",过犹不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