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铁们最近总说身体虚,动不动就感冒,前天隔壁王婶给我塞了包永信中药的四物汤料包,说是喝了半个月气色好了不少,这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去中药铺抓药的情景,那股子草药香混着老柜橱的木头味,现在想想都是岁月的味道。
说起永信中药这个招牌,在咱们江南地界可是响当当的金字招牌,我特意翻过县志,这家药铺从光绪年间就开张了,算起来比我家祖屋还年长些,他们家最绝的是安宫牛黄丸的古法炮制,听说现在还在用铜锅熬膏,老师傅们每天寅时就要起来筛药材,有次我去店里转悠,正赶上他们在晒三七,那个场面壮观得跟晾兵马俑似的,整整齐齐摆满两个篮球场。
前阵子我表姐备孕,跑遍了各大药店,最后还是永信的老中医给开的方子灵验,现在小外甥都会满地跑了,他们抓药有个特别有意思的规矩,称重要用老式的戥子,每次看白胡子掌柜眯着眼睛调平衡,感觉像在看文物修复,有回我好奇问为啥不用电子秤,老爷子吧嗒着旱烟说:"机器称出来的是药粉,咱称的是药魂。"
现在年轻人流行喝奶茶,其实永信的酸梅汤才叫真本事,上月公司团建去后山采杨梅,我特意带了他们家的乌梅回来泡,按着包装上的古法教程,加冰糖炖了半个钟头,那汤色红亮得跟宝石似的,同事尝了都说好,还有个妹子追着问能不能买他们的养生茶包。
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家的药材溯源系统,有次买了批当归,扫二维码居然能看到采收日期和晾晒师傅的工号,去年暴雨季,他们药库屋顶漏雨,愣是全员连夜抢收,听说光是抢救西洋参就折腾到后半夜三点,这种较真的劲儿,在如今这个快消时代倒是少见。
前几天陪老妈去调理更年期,坐诊的周大夫特别耐心,把脉望闻问切一套行云流水,开完方子还多送了包枸杞,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先生是永信第五代传人,每天只看三十个号,多一个都不接,他说中医讲究心神合一,赶着鸭子上架反而耽误事。
现在永信在老街开了体验馆,周末常有小孩子来做香囊,我侄女上次捏了个丑萌的艾草熊猫,高兴得不肯撒手,他们还给药材标了诗签,当归写着"愿君当归",茯苓配着"心若茯苓",这种小心思特别戳年轻人,不过要说最地道的,还得是每年冬至的膏方节,熬膏的大铜锅咕嘟咕嘟冒着泡,整个巷子都飘着阿胶的甜香。
最近听说永信在研发即食药膳,什么枸杞原浆、人参蜜片之类的,昨天路过看见快递小哥在搬货,纸箱上印着"古法新制"四个字,要我说啊,这百年老店就像棵老茶树,根扎得深,枝叶却懂得往阳光处伸展,下次再路过,我打算带两盒他们家的八珍糕,听说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