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们湖南的大山里可藏着不少宝贝,那些长在深山老林里的中药材,可是大自然给咱们的"健康锦囊",今天带大家认认这些土生土长的湘药,说不定你家后山就长着呢!
湘莲:湖南人的"心头肉" 说起湖南药材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湘莲,不过别误会,这可不是菜市场卖的莲子,而是专门入药的"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",在湘潭、岳阳一带的洞庭湖区,每年夏天都有老药农划着小船采收,老辈人说"湘莲浑身都是宝",莲子心降火,莲蓬壳熬水治痔疮,连荷叶晒干了都能泡茶降血脂,现在市面上很多"野生莲子"其实都是湖南产的,不过真正的老药农会告诉你,七月半开的"伏莲"药效最好。
黄精:山里的"仙人粮" 在张家界的峭壁缝里,常能看见一丛丛黄精,这种长得像生姜的根茎,可是道医眼里的"长生不老药",本地人喜欢拿它炖土鸡,武陵山区还流传着"常吃黄精,百病不生"的说法,有意思的是,新鲜黄精得用黑豆煮过才能入药,不然吃了容易拉肚子,现在九嶷山、雪峰山这些地方还有人工种植基地,不过老药工说野生黄精皮皱得像核桃,人工的太光滑反而药效差。
百合:不只是甜汤那么简单 别以为湖南只有辣椒,咱们隆回县的龙牙百合可是全国闻名,这种百合个头比拳头还大,煮出来的汤带着淡淡的苦味,却是润肺止咳的良方,当地人教了个偏方:干咳不止的时候,用百合粉拌蜂蜜,早晚各吃一汤匙,不过要认准卷丹百合,有些商家拿食用百合当药用卖,药效可差远了。
茯苓:松树底下的"白银" 在湘西的松树林里,雨后常常能挖到茯苓,这种白色块茎被古人称为"四时神药",春天祛湿、夏天消暑、秋天润燥、冬天进补,靖州有个茯苓加工村,家家户户都会把鲜茯苓切成"茯苓丁",像晒腊肉一样挂在房梁上,老师傅说挑茯苓要选断面像云朵一样的,要是发红说明已经变质。
金银花:不是所有金花都能喝 很多人以为金银花就是山上摘的野花,其实正宗的"湘银花"主要产在邵东、隆回一带,好的金银花要选没开花的"银花",开花后的"金花"药效减半,以前山里孩子上火,老人就会扯几朵金银花煮水,再加点甘草和冰糖,不过现在市面上掺假的多,真货应该是淡黄色,泡完水之后花朵还是完整不破的。
枳壳:橘子皮的"亲戚" 在沅江边的枳壳种植园,满树都是绿油油的"橘子",不过这些可不是水果,而是地道的药材枳壳,老中医说枳壳要"七成熟、八成黄"的时候采摘,早了药性太烈,晚了又没力气,现在益阳那边还有用枳壳做陈皮的老手艺,不过真正道地的枳壳应该带着细密的油点,闻起来有股特殊的香气。
吴茱萸:辣死人的"山花椒" 在湘西北的山沟里,常能看到一种开紫花的小树,结的果子比花椒还麻嘴,这就是吴茱萸,别看它味道冲,却是治疗老寒腿的好东西,当地人会把果子炒热了包在布兜里,用来热敷关节痛,不过这东西有毒,用量很讲究,一般中药房都会特别标注"遵医嘱"。
厚朴:树皮比树还金贵 在八大公山原始森林里,那些两人抱粗的大树可能就是厚朴,这种树要长二十年才能剥皮,树皮越厚药效越好,以前药农都知道"三皮三叶"的说法,厚朴皮就是其中之一,现在张家界景区还能看到人工种植的厚朴林,不过老行家说野生厚朴表面有层白霜,摸起来像砂纸。
杜仲:树上长的"橡胶" 在雪峰山脉的杜仲林场,折断棵树皮会拉出白丝,这就是传说中的"胶丝",老辈人说杜仲能补腰肾,以前伐木工受伤就找杜仲树皮捣烂敷伤口,现在市面上有用其他树皮冒充的,真杜仲断面有银白色胶丝,而且掰开时明显感觉有黏性。
七叶一枝花:毒蛇克星 湖南山民管它叫"重楼",这种七片叶子轮着开的草药,可是治疗蛇毒的特效药,在崀山景区周边,有经验的采药人专门找这种草,新鲜全草捣碎敷在蛇咬处,干品煎水喝还能清热解毒,不过这药材生长慢,现在野生的越来越少了。
这些深山里的宝贝,既是老祖宗留下的财富,也是咱们湖南人的骄傲,不过现在很多药材都被过度采挖,像黄精、七叶一枝花这些野生品种越来越稀少,下次进山玩的时候,可要擦亮眼睛,别让这些救命的宝贝在我们手里绝了种,你知道家乡还有什么特别的药材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