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吃完饭肚子像吹气球,整天咕噜响还放屁,到底该咋办?"其实这种困扰啊,中医叫"气滞胀满",说白了就是肚子里的气不听话乱窜,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老祖宗留下的"行气消胀法宝",都是些药食同源的好物,关键时候真能救急!
陈皮:厨房里的理气明星 上次去广东朋友家做客,发现他们炖汤必放新会陈皮,这可不是噱头,人家《本草纲目》早写着"陈皮治百病,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",我试过用陈皮泡水,那股子辛香钻进喉咙,打嗝瞬间就带上了橘子味,要是嫌单喝没滋味,加块冰糖煮成酱,早上抹面包特别开胃,不过要提醒一句,鲜橘皮可不能代替,晒够三年的陈皮才够温和。
枳实:破气专家也有温柔面 记得有次吃撑了去找中医,老先生开的方子里就有枳实,这味药看着不起眼,却是历代医家眼中的"气滞克星",现在药店买的多是炒制过的,配上白术就是经典的"枳术丸",特别适合吃完粽子、年糕这类难消化的食物后胀痛,不过初次使用建议从3克开始,毕竟它破气力度大,肠胃弱的可能会拉肚子。
木香:行走的肠胃按摩师 上个月陪老妈看中医,她总说肚子胀得像揣了个气球,老大夫给开了木香顺气丸,没想到效果出奇好,后来才知道木香是"行气止痛"的专业户,尤其对付着凉后的胃肠痉挛,现在我家常年备着木香片,煮粥时扔几片,那股带着一丝薄荷感的香气,喝完整个腹腔都松快了。
砂仁:孕妇也能用的温润之选 表姐怀孕时总吐酸水胀气,老中医给她推荐砂仁,这味药妙在既能理气又不伤正气,还能止呕安胎,我们现在煲鲫鱼汤必放砂仁,去腥的同时还能暖胃,不过要记住,砂仁得后下,煮超过15分钟药效就挥发了,阴虚火旺的人少吃,容易上火。
厚朴:千年树皮解千年老胀 在武当山偶然见过百年厚朴树,那树皮厚实得能当帽子,古人用它治疗"胸腹满闷"确实有道理,特别是配合苍术做成平胃散,专治梅雨季节的湿胀,不过这味药味道发苦,我们家常拿它泡脚,既能引气下行,又能祛湿,对长期坐办公室的水肿特别管用。
除了这些药材,再教大家两个增效窍门:①饭后半小时揉按足三里穴,顺时针打圈36下;②用山楂、麦芽、莱菔子煮"三仙茶",特别适合节日暴饮暴食后消食,不过要说清楚,这些方法适合偶尔胀气,要是天天胀得难受,还是得去医院查查有没有息肉、胃炎这些毛病。
最后唠叨一句:行气药大多偏温燥,阴虚体质(舌头红、爱口渴)的朋友别长期喝,就像炒菜放调料,适量提味,放过头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