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医生,我这腿打了钢板还能喝中药吗?"病房里,刚做完小腿骨折手术的张阿姨攥着片子满脸焦虑,她儿子蹲在旁边剥橘子,橙子皮的清香混着消毒水味道在空气里发酵,这是我在骨科病房听到的第37次相同提问,每次我都摸着脉枕上的凹槽笑出声:"您这情况正需要咱们老祖宗的法子调养呢!"
骨头裂了别慌,中医讲究"三分治七分养" 西医打钢钉、上石膏是把碎骨头拼图粘起来,可术后那股酸胀疼就像蚂蚁啃骨头,整宿睡不着才折磨人,去年隔壁床李大哥胫骨粉碎性骨折,半夜疼得直骂娘,护士给的止疼药像吃糖果似的不管饱,我偷偷塞给他个土黄色纸包,第二天查房时他正就着保温杯嘬汤药,看见我进来赶紧比大拇指:"王大夫这褐乎乎的东西真神!"
其实古人对付骨伤自有妙招,《仙授理伤续断秘方》里记载的"洗损散",元朝骑兵摔断腿就用这个敷伤口,现在医院药房抓药,老师傅还会特意挑带虎纹的川续断,据说这种长在悬崖缝里的药材最懂接骨续筋的门道。
术后三阶段喝汤药,骨头长得快还不爱留疤 头两周肿得像发面馒头怎么办?这时候该煮锅"桃红四物汤",菜市场买两斤排骨焯水,配上药店抓的桃仁、红花、当归尾,砂锅咕嘟咕嘟炖两小时,张阿姨上周喝完第三碗,原本紫得发亮的小腿肚居然褪成淡粉色,护士换药时都惊讶:"这淤血消得跟开了加速器似的!"
等到拆线前后,该换上"续骨活血汤",记得让家属去菜场揪几根鸡爪槭嫩苗,配合骨碎补、自然铜这些带金字旁的药材,前巷赵师傅去年肱骨断了,按这方子喝了一个月,复查时钢钉周围的骨痂长得像珊瑚礁,主治医师对着片子直咂舌。
老灶台熬出的养生经,藏在柴火噼啪声里 很多病人总问我:"王大夫,中药是不是越苦越有效?"其实调得好的药汤该带着回甘,上个月给刘老师开接骨方,特意加了红枣枸杞,老人家端着保温杯跟病友显摆:"这哪里是吃药,分明是喝功夫茶!"
煎药也有门道,砂锅里的水要漫过药材两指宽,武火煮沸后转文火慢慢煨,最好用井水,城里没井的用凉白开也行,见过最认真的是城西卖卤味的陈老板,去年骑电动车摔了胯骨,每天凌晨四点爬起来盯药锅,说这样能赶上露水未干的时辰取药汁。
忌口不是吓唬人,这几样东西碰不得 病房里总有人偷摸吃香菜,被我发现就缩着脖子笑,韭菜、香椿、芥菜这些"发物"确实要躲着走,它们会让伤口发热发痒,去年有个小伙子馋羊肉泡馍,结果半夜痒得挠破纱布,护士掀开一看,新生的肉芽红得跟涮羊肉似的。
水果也不是越多越好,柿子、梨子这些寒凉的要少吃,倒是可以煮点山药羹,加两勺炒熟的黑芝麻,既补钙又养脾胃,记得让家属把药渣收集起来,晒干装枕头,夜里睡觉隐隐的药香能安神镇痛。
康复路上别较劲,动静结合才是王道 光喝药不活动等于养大爷,骨头会懒掉,建议术后一周就开始"晃海"——平躺在床上扭腰胯,像太极云手那样慢悠悠地转,配合着喝"壮筋养血汤",药房抓的木瓜干要选表皮带霜的,配上薏苡仁、甘草,煮出来的汤泛着琥珀色光泽。
见过恢复最好的是个广场舞队长,术后两个月就能扶着栏杆跳《最炫民族风》,她说秘诀是每天早晚喝黄芪炖猪蹄汤,再加两片烫过的鹿茸片,现在她带队跳舞时,谁也看不出右腿曾经打过髓内钉。
窗外的梧桐叶又绿了两次,张阿姨昨天乐呵呵地办理出院,她那个印着褐色药渣的保温杯,现在还立在床头柜上,临走前塞给我袋自家晾的陈皮,说是要谢谢那段"棕褐色的温暖时光",其实哪需要什么谢礼,看着病友们扔掉拐杖时的雀跃模样,就是给我们中医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