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大姨妈"一来就疼得满床打滚的日子,我过了整整八年,试过布洛芬、暖宝宝、红糖水,钱没少花罪没少受,直到去年偶然遇到退休的老中医邻居,才知道祖辈传下来的方子才是真香,今天掏心窝子分享压箱底的调理方案,都是实打实从古籍里扒出来的验方。
【一、痛经不是病?错!你的身体在拉警报】 很多姑娘觉得忍忍就过去了,其实痛经是身体在报警,中医把痛经分成好几种类型:
- 气滞血瘀型(小腹胀痛有血块)
- 寒凝血瘀型(手脚冰凉冒冷汗)
- 气血虚弱型(隐隐作痛面色白)
- 湿热郁结型(黏腻异味烦躁)
- 肝肾亏虚型(腰酸腿软头晕)
我属于典型的寒凝血瘀体质,大学时有次疼得晕在图书馆,被同学送到校医室,老校医给我煮了碗姜糖水,喝完果然缓解不少,这才开始认真研究古方调理,现在终于能正常吃火锅不用提前备止痛药了。
【二、五个千年验方,总有一款适合你】
-
温经散寒第一方——少腹逐瘀汤 当归12g+川芎9g+赤芍9g+小茴香6g+干姜6g+肉桂3g+蒲黄9g+五灵脂9g+延胡索9g+没药6g 特别适合怕冷星人,经期前一周开始喝,我同事小林每次来都裹三层被子,喝了三个月后居然能穿短裙过冬了,注意肉桂要后下,煎药时用砂锅小火慢熬,倒出汤汁后还能再加水煮第二遍。
-
疏肝理气妙方——逍遥调经饮 柴胡8g+白芍12g+当归10g+薄荷3g(后下)+茯苓10g+生姜3片+炙甘草6g 适合压力大的上班族,特别是来月经前脾气暴躁那种,有个做会计的姐妹连喝两个月,不仅痛经好了,年终结算时都没发火,记得薄荷要等关火前5分钟再放,不然挥发得太厉害。
-
补血养颜经典——四物汤升级版 熟地15g+当归10g+白芍10g+川芎6g+益母草9g+阿胶6g(烊化) 这个最适合贫血脸黄的女生,我表姐产后血虚,月子期间喝这个把脸色补回来了,阿胶记得用黄酒烊化,不然会有腥味,每周喝两次,连续三个月效果明显。
-
清热利湿良方——龙胆泻肝茶 龙胆草3g+栀子6g+黄芩6g+泽泻9g+车前草6g+当归5g+生地9g+柴胡5g 适合爱吃重口味的南方姑娘,特别是经血发黑有异味那种,我朋友在重庆读大学时靠这个调理,现在吃火锅终于不用忌口了,所有药材用保温杯泡半小时就能喝,当日常茶饮不错。
-
滋补肝肾秘方——归肾丸加减 熟地18g+山药15g+山茱萸9g+茯苓9g+当归9g+枸杞12g+杜仲9g+菟丝子9g 专为熬夜党准备,特别适合经后腰酸腿软,我们公司程序媛小姐姐连喝半年,现在加班到十点都不带喘的,药材要冷水浸泡两小时再煎,头煎大火煮沸转小火炖40分钟。
【三、避开这些坑,药效翻倍】
- 抓药要去老字号药店,别在夜市买所谓"祖传秘方"
- 煎药最好用瓦罐/砂锅,不锈钢也行,千万别用铁锅
- 早晚饭后半小时喝,别空腹伤胃
- 喝药期间少吃海鲜、冷饮、辛辣刺激食物
- 连续调理3个月经周期才见效,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
我闺蜜刚开始喝中药嫌苦,偷偷加蜂蜜被发现了,结果老中医说有些方子加蜂蜜会解药,吓得她再也不敢乱来,还有次她图省事用微波炉加热药包,结果炸了!后来老老实实用热水浴回温。
【四、过来人私房建议】
- 经期前三天开始泡脚,艾叶+生姜+红花煮水,泡到额头微微出汗
- 平时多吃黑色食物:黑豆、黑芝麻、黑米粥
- 每天敲带脉穴100下(肚脐旁开三指处)
- 下载个经期记录APP,观察血量变化
- 实在疼得厉害,掌心贴穴位(劳宫穴对关元穴)
写这篇时刚好赶上换季,看着公司新来的小姑娘捂着肚子接热水,突然想起当年那个缩在宿舍床角的自己,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真的能改变生活,希望每个女孩都不用再经历那种撕心裂肺的痛,如果试了这些方法还没改善,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中医把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