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药乡的财富密码—探秘岷县中药材市场如何撬动乡村振兴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4 0
A⁺AA⁻

"老板,这捆当归品相这么好,给个实在价!"清晨七点的岷县中药材市场里,此起彼伏的议价声裹着药香飘出老远,这个西北小城里的国家级市场,每天上演着价值千万的交易戏码,却鲜有人知道它背后藏着怎样的产业密码。

在甘肃定西岷县,"千年药乡"的招牌可不是白挂的,从汉代医简记载的"燔药"疗法,到唐代朝廷定点采购的"道地药材",这里的中药材种植史比县志记载的年份还要早得多,如今走进城南的中药材交易中心,两万平米的钢架大棚下,来自安徽、广东的药商操着各地方言,与戴着白帽的回族药农比划手势,这样的场景每周六准时上演。

要说岷县市场的镇场之宝,当属拳头产品当归,当归不只是药材,更是老百姓的"致富经",五十里铺镇的王大姐家种了八亩当归,去年光卖原药材就挣了十二万。"清明下种,白露采挖,咱这秦艽、黄芪都是喝着洮河水长大的。"她随手抓起把切片,透着琥珀色的光泽,"你看这油圈,广州的药膳馆抢着要呢。"

市场里藏着不少行话黑话,懂行的药商会捏着当归头看"菊花心",老药农眯眼瞅着党参的"狮子盘头",这些鉴别绝活在师徒间口口相传,每逢集日,载重三十吨的大货车在交易区排成长龙,满载着分级打包的药材驶向全国,别小看那些麻袋上歪歪扭扭的编号,每串数字都对应着中药材追溯系统的"身份证"。

产业链条在这里环环相扣,当归加工区的机器昼夜轰鸣,切片机吐出雪片般的饮片,烘干机嗡嗡震落岁月的尘,年轻创业者盯着手机屏幕,拼多多店铺的订单提示音和传统吆喝声交织成奇妙交响,90后小张经营的网店"岷州药娃",把黄芪切片装进文艺风罐子,一个月能走两千单。

市场东头的物流区更是热闹非凡,顺丰车装满发往东南亚的货箱,中通网点堆着发往上海的滋补礼盒,做了二十年代办的马师傅掏出手机:"瞧,这是我的抖音号,天天直播市场行情。"屏幕上跳动的点赞数,映着电子显示屏滚动的当归价格指数,古老行业与新经济撞了个满怀。

夜幕降临时,市场角落的"药乡人家"饭馆开始飘香,跑长途的司机最爱点份当归炖鸡,去寒气;南方药商钟情于黄芪焖羊肉,补气力,觥筹交错间,明天的新行情又在推杯换盏中酝酿成型,这个不夜城见证着中医药产业的脉动,也记录着西北小城的发展年轮。

如今的岷县人念叨着新算盘:建GMP认证车间,申请地理标志,开发药妆产品,县政府大院里的规划图上,冷链物流园和电商孵化基地的位置格外醒目,或许不久的将来,当你网购岷县当归时,包裹里会多张手绘药草图谱——那是千年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