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芩、黄芪、黄连…这些中药里的黄家族,藏着多少养生智慧?

一归堂 2025-04-28 科普健康 1603 0
A⁺AA⁻

"老师,能不能讲讲中药里带'黄'字的都是啥?"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有趣的话题,您可别小看这个"黄"字,它可是串联着一整条中药养生链呢!

清热解毒担当——黄芩黄连兄弟连

说到清热药,黄芩和黄连绝对是黄金搭档,黄芩就像个细心的管家,专管上焦的火,您要是经常熬夜导致的口干舌燥、眼睛发红,抓点黄芩泡茶最合适,记得要选山西产的黄芩,切片后泡水喝,那股子苦味能让人瞬间清醒。

黄连这味药就更猛了,堪称"灭火器"级别的存在,四川产的味连最地道,对付中焦湿热特别在行,不过这货太苦,我一般都建议做成丸剂,上次邻居家小孩积食发烧,就是用黄连温水送服保和丸,半天就退烧了。

补气王者——黄芪的百变用法

要说中药界的"劳模",非黄芪莫属,这味药最神奇的是既能补气又能托毒,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,我见过最硬核的用法是东北老太太用黄芪炖鸡,每周三次,愣是把体虚多汗的毛病给调好了。

不过黄芪虽好,但得讲究用法,气虚的人适合春天喝黄芪粥,配上大米红枣,煮得糯糯的,但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体质,千万别跟风乱补,我有个客户就是乱喝黄芪水喝得满嘴起泡,后来搭配麦冬才压住火气。

祛湿圣手——黄柏的妙用

南方朋友对黄柏应该不陌生,这可是对抗湿热的利器,特别是关节肿痛的时候,用黄柏配苍术煎汤外洗,效果比膏药还好,记得去年梅雨季,我膝盖疼得不行,老中医就开了个黄柏薏仁汤,连喝三天就见效。

不过黄柏性寒,不能长期喝,我一般建议湿热体质的人,春天用黄柏5克搭配茯苓10克煮水,既能祛湿又不伤胃,但要是手脚冰凉的寒性体质,千万别碰这玩意儿。

滋阴宝贝——黄精的食疗方

黄精这味药最有意思,既能补气又能滋阴,简直就是个"双面胶",湖南产的黄精最地道,我们当地有道名菜叫黄精炖肘子,把黄精切成片跟猪肘一起焖,肉烂汁浓还不腻。

对于上班族来说,最简单的吃法是黄精枸杞泡水,每天抓几片黄精,加上十几粒枸杞,开水闷泡当茶饮,坚持喝一个月,你会发现熬夜后的疲劳感减轻了很多,不过要注意,痰湿重的人要少喝,不然容易腹胀。

止血高手——蒲黄的神奇用法

说起止血药,蒲黄绝对排前三名,这味药最绝的是既能止血又不留瘀,就像个聪明的"堵漏工",我家里常年备着蒲黄粉,切菜割到手的时候,撒上去按压几分钟就止住了。

不过蒲黄有点娇气,必须包煎,我试过直接冲服,结果粘在嗓子眼难受半天,现在都用纱布包好再煮,配合三七粉效果更佳,但孕妇千万别碰,这玩意有活血作用。

通便猛将——大黄的加减法则

最后说说大黄,这可是个"脾气火爆"的主,但用对了真是神药,特别是对付便秘,我常用3克大黄配上10克火麻仁,煮水喝专治老年人便秘,不过这药不能常喝,中病即止。

有意思的是,大黄还能用来祛痘,年轻人上火长的痘痘,用大黄粉调蜂蜜敷脸,消炎效果比芦荟胶还好,但体质虚寒的人千万别试,搞不好会拉肚子。

这些带"黄"的中药,每味都有它的脾气秉性,关键要记住:黄芪补气,黄连清热,黄精滋阴,大黄通便,使用时要像交朋友一样,摸清它们的脾性,建议大家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,毕竟中药讲究配伍和剂量,乱来可能适得其反,您平时用过哪些带"黄"的中药?欢迎在

猜你喜欢

17782058171 296449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