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最近总有人在问'十今是中药吗',连楼下开药店的王叔都摸着胡子说好像听过这个方子,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'十今',看看它到底是不是藏在《本草纲目》里的神秘药材。"
从街头巷尾的疑惑说起 前些天陪老妈去中药房抓药,正撞见邻居张阿姨举着手机问抓药师傅:"老师傅,这十今是不是治风湿的?"师傅推了推老花镜,把药单翻来覆去看了三遍,最后挠着头说:"您说的可是'石见穿'?这名字倒是有点像..."这个场景让我突然意识到,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纠结"十今"到底是何方神圣。
中药百花园里没有"十今"这朵花 翻了家里祖传的《中药大辞典》,从第一页的艾叶翻到最后一页的蜈蚣,愣是没找到"十今"的影子,国家药监局公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里,收录的中药材足足有600多种,可偏偏没有这个听起来像网络昵称的名字,就连某宝上号称"祖传秘方"的店铺,把"十今"吹得天花乱坠,仔细一看配伍表,用的都是当归、黄芪这些正经药材。
那些年我们追错过的"同名药" 要说最接近的,当属"石见穿"这味抗癌中药,老中医说这名字源自它能穿透坚硬的石头(其实是穿破结石),和"十今"发音确实像双胞胎,还有云贵川地区管续断叫"和尚头",东北人把五味子喊作"山花椒",各地的土味药名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,去年就有个小伙子拿着"千层纸"的偏方来抓药,其实那是海桐皮的别称。
当代养生迷局里的新名词 现在朋友圈流行各种"古法秘制",上周表妹就转发了篇《十今泡酒治百病》的文章,点进去一看,所谓"十今"居然是石斛、灵芝、枸杞混搭的营销话术,更离谱的是某直播大师现场调配"十全大补汤",把西洋参、阿胶、燕窝凑齐十个食材,美其名曰"十今补元方",看得中医爷爷直摇头。
教你几招辨真假中药名
- 查典籍:国家药典APP能查到所有正规药材
- 看偏旁:正宗中药名多带"艹"(甘草)、"虫"(蜈蚣)、"石"(石膏)
- 问行家:正规医院的中药房都有鉴定服务
- 警惕套路:凡是标榜"祖传秘方"却查无实据的都要打个问号
那些被误解的中药冷知识 说到容易被误会的药名,三七和土三七的悲剧最让人唏嘘,前几年有位阿姨把公园挖的"土三七"当凉茶喝,结果肝衰竭住院,其实正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,而很多所谓的"土三七"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,根本就是毒药,这就像把水电工和电子工程师搞混,差之毫厘谬以千里。
养生青年的正确打开方式 与其纠结"十今"这种虚无缥缈的传说,不如记住这几个实在的养生原则:
- 认准"卫食健字"蓝帽子标识
- 学几道经典药膳:山药排骨、陈皮鸡胗、雪梨银耳
- 定期去中医院做体质辨识
- 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普公众号
写在后面: 下次再遇到"十今是中药吗"的灵魂拷问,不妨学我妈的机智应对——掏出手机打开"中药智鉴"小程序,扫一扫包装盒二维码,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既要保留老祖宗的智慧,也要学会用科技武装自己,毕竟,养生不是玄学,而是科学与传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