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连着下雨,后台好多朋友都在问:"久坐腿肿得像馒头怎么办?""晚上喝水多总起夜怎么解决?"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给出了答案——自然界里藏着不少天然利尿剂,今天就带大家认识几种能让身体"排水畅通"的中药配方。
藏在厨房里的利尿高手 说到利水渗湿的中药,茯苓绝对是C位选手,这种长得像白薯块的药材,在广东煲汤时经常能见到它的身影,记得去年邻居王阿姨水肿住院,医生开的药方里就有茯苓,她出院后自己买了茯苓煮粥天天喝,半个月小腿就瘦了一圈,不过要提醒大家,药店买的茯苓要选切面雪白、质地坚实的,那些发黄松散的可能已经变质。
菜市场里的隐藏宝藏 冬瓜皮可是被忽略的宝贝,上次去菜场买冬瓜,老板说他们剥下来的冬瓜皮都卖给中药材店了,现在正是伏天,用晒干的冬瓜皮30克煮水,加几颗红枣,每天当茶饮特别合适,我同事小刘试了两周,原本下午必肿的小腿居然没肿过,连体重都轻了2斤,不过新鲜冬瓜皮效果更好,刮的时候记得留青色部分,晒干后密封保存就行。
农村常见的黄金配角 玉米须才是真正的平民养生神器,每次煮玉米我都把须子留着晒干,攒够一大把就装纱布包泡茶,特别推荐给爱穿高跟鞋的姐妹,上周闺蜜聚会发现小美穿的细跟鞋,但她脚脖子一点没肿,秘密就是每天带着玉米须茶上班,要注意的是玉米须得新鲜晒干,发霉的千万别用,煮的时候加点冰糖更好喝。
五谷杂粮中的祛湿担当 薏米应该没人不认识吧?但很多人不知道生薏米偏寒,炒过后才更健脾,我习惯一次炒半斤存玻璃罐里,早晚抓一把煮粥,办公室的小李之前舌苔厚腻,脸上爱冒痘,喝了两个月炒薏米红豆水,不仅水肿消了,皮肤也透亮了,不过孕妇和体质虚寒的朋友要少吃,可以搭配山药中和寒性。
中药房必备的经典药材 泽泻这名字听着挺陌生,其实是很多中成药的主要成分,上个月陪老妈看中医,大夫说她湿热重,开了含泽泻的方子,回家我们自己改良了个简易版:泽泻10克+荷叶5克+山楂片3片,每天沸水泡着喝,没想到两周时间,妈妈原本鼓鼓的眼袋明显消退,连带着便秘都好了,但泽泻性寒,连续喝别超过一个月。
这些天然利尿剂虽然好,但使用时要注意三点:第一别空腹喝太多,免得电解质紊乱;第二经期孕期要谨慎;第三最好白天饮用,晚上狂喝小心频繁起夜,如果水肿反复不好,还是要及时看医生,毕竟咱们分享的都是食疗方,正经治病还得听专业医师的。
现在正值三伏天,湿气重的日子最适合调理身体,建议大家把家里的陈皮、赤小豆拿出来,搭配今天说的药材轮流煮水,既解暑又能排出多余水分,比整天窝在空调房吃冰棍健康多了,记住咱们的老话:"药补不如食补",这些祖辈传下来的智慧,可比某些网红产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