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总被粉丝问"中药到底该怎么煎啊?"作为一个喝了五年中药的养生达人,发现很多人花大价钱抓药却败在最后一步煎煮上,今天手把手教你正确煎药姿势,看完这篇至少省下30%药费!
选锅具就像选对象 别小看煎药锅,这可是决定药效的关键因素!记得我第一次用家里生锈的铁锅煎药,结果喝出满嘴铁锈味,后来老中医点醒我:砂锅才是中药的"原配",没有的话搪瓷锅、不锈钢锅也能凑合,千万别用铜锅、铁锅、铝锅,这些金属离子会和药材搞"地下恋爱",轻则改变药性,重则喝出副作用。
泡药要像泡茶一样讲究 抓回来的中药别急着上火,先让它们泡个温水澡,我通常头天晚上把药倒进砂锅里,加冷水没过药材2厘米,就像泡茶一样泡到第二天,夏天热的话记得放冰箱,不然药材会"发酵"出怪味,有些医院代煎为啥效果差?很多都是直接煎不泡,有效成分根本没析出!
加水多少有门道 第一次煎药最常翻车的就是水量,记住这个万能公式:第一煎加水没过药材2-3厘米,第二煎刚好盖住药材就行,拿不准的话准备电子秤,药材重量的5-8倍水最保险,别学我妈总爱多加水,煮出来跟喝水似的,药效全稀释了。
火候把控比炒菜难 煎药不是炖汤,武火(大火)文火(小火)要配合好,第一煎最关键:开大火煮开后立马转小火,保持"螃蟹眼"沸腾状态,第二煎可以稍微大火点,但全程要守着锅,千万别学我上次看电视忘记关火,等闻到糊味已经救不回来了。
时间管理有诀窍 多数中药煎20-30分钟就够了,但解表药(治感冒的)15分钟就得出锅,滋补药反而要炖1小时,我发明了个土办法:用手机定时,第一煎25分钟,第二煎20分钟,两次混合分两次喝,特别注意有毒药材(比如附子)必须煎够时间,不然小心中毒!
特殊药材要特殊照顾 有些"傲娇"药材需要特别对待:
- 先煎:矿物类、贝壳类(如石膏、牡蛎)要单独煮40分钟再下其他药
- 后下:薄荷、砂仁这些挥发油多的,最后5分钟才放
- 包煎:车前子、旋覆花得装纱布袋里煮,不然满嘴沾绒毛
- 烊化:阿胶、鹿角胶要等药好后放进去搅匀
避坑指南保命篇
- 别用微波炉!会破坏药性还可能炸膛
- 煎糊的药千万别心疼,倒掉重新抓
- 凉药要热服,治感冒的趁热喝出汗才有效
- 隔夜药放冰箱别超过2天,再次煮沸喝
- 别信"一煎三煮",第二煎已经是极限
最后说个冷知识:上午9-11点喝药吸收最好,喝完立刻含块冰糖,能缓解80%的苦味,现在每次煎药我都像做科学实验,严格按照这些步骤来,效果真的比之前瞎煮好太多!大家有什么独家煎药秘诀,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