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稍微动两下就满头汗,衣服总是湿漉漉的,有没有食疗方子能调理?"其实咱们老祖宗早就研究透了,那些藏在药典里的敛汗妙招,很多都是药食同源的好物,今天就给大家盘点5种居家必备的敛汗中药材,让你告别"汗人"称号。
被低估的"止汗冠军"——浮小麦 记得去年三伏天去拜访老中医,发现他茶杯里泡着的就是这种焦褐色的麦子,老师傅说这叫浮小麦,是收麦时飘在水面的瘪籽,别看其貌不扬,却是专治自汗盗汗的高手,它就像身体的智能空调,虚汗多时帮你收敛,燥热时又能清热,现在超市杂粮区都能买到,3块钱能抓一大包,煮水当茶喝特别方便。
厨房里的天然吸汗剂——麻黄根 上次去菜市场看到卖凉茶材料的摊位,突然发现麻黄根居然这么常见,这味药材最妙的是只针对毛孔开泄的异常出汗,像上班族压力大出的冷汗、产后虚汗都用得上,我家常用它来炖鸡汤,加几片生姜就能中和寒性,不过要注意别和白酒同服,否则就像给水龙头拧紧了阀门。
千年止汗古方——糯稻根须 南方朋友应该不陌生,小时候发烧妈妈总会去米铺讨些糯稻根煮水,这看似普通的须须其实是滋阴敛汗的宝贝,尤其适合睡觉出汗、心烦口渴的情况,现在药店都有干品卖,配上红枣枸杞煮成酸梅汤味道,孩子也能接受,记得要选带节的根须,药效才够劲。
水果界的敛汗高手——五味子 东北亲戚寄来的山货里总有几包晒干的五味子,这酸甜可口的果子可是调理体虚多汗的多面手,用它泡酒能改善更年期潮热,磨粉冲水对付运动后暴汗,最绝的是它能双向调节,该发汗时不憋汗,该收汗时不干燥,不过胃酸过多的朋友要少吃,免得像往火上浇醋。
骨头汤里的隐藏彩蛋——煅牡蛎 每次熬大骨汤我妈都要加一把灰白色的碎壳,这就是煅过的牡蛎,它就像身体里的吸水海绵,特别适合老人夜间盗汗、小孩发育期多汗,药房买的煅牡蛎要碾碎煎煮,搭配瘦肉煲汤最营养,但千万别直接吃粉末,不然牙齿会酸到怀疑人生。
这些天然止汗剂虽然温和,但使用也有讲究,比如实热出汗(伴随口渴、舌红)时就不适合温补的浮小麦;麻黄根过量可能引起便秘,建议先用小剂量试试,像泡茶从5克开始,观察三天没不适再加量,特别是长期靠药物止汗的朋友,突然停用西药换中药要循序渐进。
最后教大家个懒人妙招:把这些药材混合装进纱布袋,做成止汗香囊随身带,坐车怕晕车出汗时闻一闻,运动前放衣兜里备用,比擦止汗露健康多了,如果出汗伴随心慌、消瘦等症状,还是要及早看医生,毕竟咱们调理的是功能性出汗,病理性的